奧數(shù) > 小學試題庫 > 單元測試 > 語文單元測試 > 四年級語文單元測試下冊 > 正文
2017-02-07 16:15:19
劉胡蘭
★1947年1月12日,天陰沉沉的,寒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包圍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 )的出賣,年輕的共產黨員劉胡蘭被捕了,被關在一座廟里。
敵人想收買劉胡蘭,對她說:“告訴我,村子里誰是共產黨員,說出一個,給你一百塊銀元。”劉胡蘭大聲回答:“我不知道!”敵人又威脅( )她說:“不說就槍斃你!”劉胡蘭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敵人把劉胡蘭打得鮮血直流。劉胡蘭像鋼鐵鑄成似的,一點兒也不動搖。
敵人把劉胡蘭拉到廟門口的廣場上,當著她和鄉(xiāng)親們的面,鍘(zhá)死了被捕的六個民兵。敵人指著血淋淋的鍘刀說:“不說,也鍘死你!”劉胡蘭挺起胸膛( )說:“要殺要砍由你們,怕死的不是共產黨員!”她迎著呼呼的北風,踏著烈士的鮮血,走到鍘刀跟前。劉胡蘭光榮( )地犧牲( )了。那年她才十五歲。
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1、給文中加黑的字注音。
2、文中劃線的句子中“陰沉沉”、“寒風”是什么意思?環(huán)境描寫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3、敵人對劉胡蘭采取了哪些手段?
4、用波浪線在文中畫出面對殘暴的敵人時劉胡蘭的舉動,這些舉動說明了什么?
5、如果在狼牙山為“五壯士”立一塊紀念碑,那么請你來擬寫碑文。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 )登,一面依托大樹和巖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尸體。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xù)向緊跟在身后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 )落山澗( ),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還剩下一顆手榴( )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 )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 )哩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1、在文中括號里給加黑的字注音。
2、“居高臨下”的意思是:( );“山澗”的意思是:( )。
3、給文段擬一個小標題:( )。
4、這段文字描寫了壯士們的( )和( ),表現(xiàn)了壯士們( )的精神。
5、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石頭像雹子一樣”中作者把( )比作( ),說明了( )。整句充分體現(xiàn)了五壯士( )的決心和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
溫家寶總理
★2009年10月12日,溫家寶總理給新華社總編室發(fā)來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稱:“貴社昨天播發(fā)我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文,其中巖石學的分類,應為沉積巖、巖漿巖(也可稱為火成巖)、變質巖。特此更正,并向廣大讀者致以歉意。”
一國總理專程為講話文章中的疏漏而鄭重地發(fā)出更正信,這是絕無僅有的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溫家寶總理對科學、對學術的一絲不茍態(tài)度。其實,這種可貴的認真態(tài)度和“糾錯”精神,不單一名為民服務的官員應該具備,廣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也應該像總理那樣身體力行。
總理對問題的極度負責,日前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聽課時,真誠直率地指出地理教材的錯誤時就已經得到了體現(xiàn)。總理正因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才能具備一個負責的“挑刺”和置疑的眼光。
總理在課后,毫不遮掩地指出學校地理教材中的問題——“對中國地區(qū)的劃分不清楚,把陜西、甘肅劃入華北地區(qū)”。隨后,中國地圖出版社在其網站發(fā)布堅持自已觀點的聲明。這是一種蔚然難得的學術互動,我們姑且不考慮孰是孰非,單就總理和出版社之間的這種平等交流與學術探討精神,就堪稱一段美談,也無形中體現(xiàn)了總理的人格魅力。
溫總理在新華社全文刊發(fā)其講話后的第二天,在如此短的時間就主動給新華社總編室、廣大讀者發(fā)來更正信,無疑是在給自身“挑刺”,這種敢于自責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讓廣大讀者深感敬佩。當然,這也是總理嚴謹負責的態(tài)度和日常習慣的表露。放在時下的學術界、科研界和教育界來考量,總理的這封更正信未嘗不是一次生動的教育課,也一定會引起一些人心靈上的震動。
1、解釋下列詞語。
絕無僅有:
一絲不茍:
身體力行:
2、用一句名言來形容溫總理:
3、中國地圖出版社認為: ,溫總理卻認為:
4、讀了這篇文章,你得到的啟示是?
★老師讀得越來越起勁,臉上huàn( )發(fā)著怡然自得的神情。當她讀到“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時,他忽然聽出她把“釀”字念成“yàng”,不覺感到有些wǎn( )惜。要是別的老師讀錯一個字,他也許不會這么注意。這個老師卻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師。他感到應當立即向老師提出來,禁不住大聲說:“老師,您把‘釀’字讀錯了!”
霎時,教室里肅穆的氣氛被破壞了。老師吃了一驚,微微皺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閃著冰冷的光,注視著他。同學們也扭過頭,投來抱怨的目光——好像劇場里的觀眾發(fā)現(xiàn)了一個搗亂分子。他意識到自己太冒失,想申biàn( ),但缺乏勇氣,便懊惱地低下頭,滿臉通紅。
1、結合注音在文中填寫合適的字。
2、“勁”是個多音字。
勁
( )
( )
3、“釀”字不念“yàng”,應該念成( )。
4、東東發(fā)現(xiàn)老師讀錯了,他為什么要提出來?
5、文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 )。
6、“老師讀得越來越起勁,臉上煥發(fā)著怡然自得的神情。”這句話寫出老師朗讀時的(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