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作文寫作技巧一給文章留點“空白”
來源:蘇州奧數網 2017-03-21 17:45:50

語文作文近些年越來越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重視,無論是政策引導還是未來中高考中語文作文的分值占比,作文越來越成為孩子們需要練習的對象。孩子可以準確運用詞匯,表達情感,寫出一手好作文不僅在小升初中容易脫穎而出,而且未來的學習之路以及更遙遠的職場生活都有很大用處,下面小編分享一些小升初語文作文的提升技巧。
【給文章留點“空白”】
記得宋代有一位畫家這樣說過:“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意思就是,畫山不要把山頂畫出來,只要畫出云霞繚繞的山腰,足可想象其高;畫水不要把源頭水尾畫出來,只要畫得彎彎曲曲不見盡頭,足可想象其長。
同樣道理,我們在寫作時,不要怕別人看不懂,把話說盡了,使文章“言盡意盡,全無余味”,而應“引而不發”,留點“空白”,讓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補,這就是寫作上的“空白”藝術。
有一篇題為《賣柿子的姑娘》的作文是這樣留“空白”的。文章寫一個姑娘賣柿子,迎面走來了母女倆,媽媽問:“柿子多少錢一斤?”姑娘答道:“一元五角錢一斤。”媽媽揀了一個自己先嘗起來,又揀了一個給女兒品嘗。嘗罷以后,這位媽媽說:“這柿子沒熟透,澀得很,我們不買了。”可女兒卻不依,嘟著嘴說:“媽,柿子甜得很,我要買嘛,我要買嘛!”母親白了女兒一眼,拉了她要走,這時賣柿子的姑娘揀了兩只大柿子,送給了那女孩。文章就這樣戛然而止。不難看出,這正是小作者故意留下的藝術“空白”。文章雖然沒有發表任何議論,可是,母親的自私,女孩的天真,賣柿子姑娘的善良、純樸,完全蘊藏在這“空白”之中了,它激發了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領會、去品味,從而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當然,文章中的“空白”,絕不是空洞疏漏,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特殊減筆,是以簡勝繁,它往往會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
剪紙的聯想
有一次,看一位老藝人剪紙。只見他拿了剪刀在一張大紅紙上靈巧地舞弄著,一會兒,一幅栩栩如生的“喜鵲登梅”圖便剪成了。這時,聽見旁邊一位女孩子說:“真可惜,一張紅紙大半都給剪去了。”看看地上,果然有堆紅紙屑。可這卻讓人想到了一個寫作上的問題,即如契訶夫所說:“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所謂“不好的地方”,就是指那些游離于主題的文字。這些文字本身可能很“優美”,為了得到它,或許作者已是花費了不少心血,但如果因此不忍心割愛,讓這些“不好的地方”存在,那結果只能敗壞整篇文章。聰明的作者是決不會吝嗇這些的,就像前面那位老藝人對那堆紙屑,他瞧都沒瞧一眼,他的眼睛只看見喜鵲在梅枝上跳躍。
文不厭改,著名作家常常大刀闊斧刪掉“不好的地方”。
俄國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共寫了206篇寓言,其中絕大多數經過了精心刪改,如寓言詩《杜鵑和雄雞》,草稿有200行左右,而最后發表出來的定稿竟只有21行。
散文《一只木屐》,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的代表作之一,她在腦海里醞釀了整整15年之久。作品問世后,她說:“這篇文章剛寫好時有2000多字,后來刪掉1500字,最后只剩下現在的800字,不能再短了!我竭力把思想集中在這一點上,竭力把文章寫簡短些。”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一旦發現自己的文章與別人的有雷同的地方,就認為是浪費筆墨,毫不猶豫地扔掉重寫。
由此可見,好文章不是靠“天才”、“靈感”從腦袋里“飛”出來的,而是要反復推敲,刪掉“不好的地方”。作家是如此,我們初學寫作的同學更應如此。愿少年朋友在寫作文時,切記葉圣陶爺爺的一句話:“改,就是要使文章切合我所要表達的那個主題,達到我的目的。
相關鏈接:
小學六年級小升初語文復習之作文寫作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