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經典賞析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07-14 17:35:32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課文《山中訪友》的經典賞析,希望對小學語文課文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李漢榮先生給這篇美文起了一個讓你容易往“寫人敘事”方面思考的題目——山中訪友。乍一看,你一定以為作者寫得是去山中探訪一位隱者,等你讀全文后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山中訪友”這個題目是全文之眼。這個題目很精彩,“山中”指出了地點,“訪友”說明了事件。精彩處當然在于“訪”和“友”兩個字上。訪是探問,看望的意思;友即朋友、故人。寫景之文用“訪”——看望,作自己的行動取向,而不同“賞”更不用“游”;對景物的稱呼用了一個“友”字,使文章未始,就已給自然界的景物賦予了人格。
全文都是圍繞“訪友”而展開敘述的。全文的開頭,結尾以及主體部分用了五勾帶“朋友”的句子,與課題呼應,并由此展開全景式的敘述。
開頭,“獨白去訪問我的朋友”。作者在開頭運用富有節奏的,跳躍性的短語進行描寫,表現了心情的愉悅。第一小節,作者特意將“早晨,好清爽!”這個個人的感受放在段尾,這是有意安排的。作者的清爽不是因為昨晚的好夢,而是“走出門,就與微風撞個滿懷”,而且“風中含著露水和桅子花的清香”。與這濕潤的甜蜜的芬芳的微風撞了個滿懷,使作者不由得發出“早晨,好清爽”的感嘆。隨即便有了“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經,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的念頭與行動。
本段中的“撞”字,賦予了微風人格,把風兒當作了朋友,同時也表現出了與風兒相遇的突然,與風兒碰得結實。第二小節中三個“不”和一個“就”的描寫也極俱特色,寫了三個“不”是為了突出一個“就”——“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重點在于“好心情”,有好心情就足夠了,至于怎么走,與誰走,帶什么走,都是次要的。
接著,作者用三個帶“朋友”的句子,統領課文主體部分的三個小部分,展開“全景式”的描寫。
第一個小部分,作者寫“古橋”,讀到這一段時,我們才會明白,作者所說的“友”不是人,而是物,但這些物,卻有人一樣的品格。
第二部分寫“樹”,說“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
第三部分寫“山中的一切”,說:“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文章的結尾,說“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里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日色”點名時間,我在山中呆了一天,又與課題與文章開頭呼應。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頁>>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