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說課稿(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07-19 19:29:11

第二課時
(一)開門見山,細悟凡卡之“悲”
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實現長文短教,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課文中直接寫凡卡學徒生活的一句話:我的生活沒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凡卡悲慘的命運,學生可由此想開去找到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第八自然段,使教學既有點,又有面,從而點面結合。
第8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細節描寫細致到位,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藍本。在細讀的時候,學生自主閱讀發現作者從挨打、挨餓、睡不好三個方面來描寫凡卡的悲慘生活,然后細讀挨打的內容,抓住“揪”“拖”“揍”“撈起”“戳”“打發”等動詞,體會凡卡的悲慘遭遇,激發學生內心的同情和憤慨,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接著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仿寫,凡卡還可能受到那些折磨,注意動詞的使用。這種課堂小練筆既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習得語言。
在感悟的過程中讓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凡卡的內心世界,他在鞋匠店里,從老板到伙計都虐待他,他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從而理解他內心深處的孤苦,也理解他一次次哀求爺爺帶自己離開的迫切心情。多么可憐的孩子!在此基礎上引讀凡卡向爺爺發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的文本內容。因為前面情感的積淀,學生的朗讀就會水到渠成,情感豐滿,不需要生硬的朗讀技巧。
(二)對比閱讀,感悟表達技巧
1.男女生對讀,悟對比描寫之巧。
男生讀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內容,女生讀第13自然段。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思考如果去掉回憶部分的內容,文章的表達效果會怎樣。由于在第一環節中,學生已經深深感悟到凡卡在城里生活孤苦無依,受盡折磨。那么凡卡在寫信時回憶曾經的美好時光是表達的必然,符合人物當前的心境。在對比朗讀中這種苦樂的感受會更深,更明顯,從而明白對比反襯的表達之妙處。
2.師生合作梳理全文,悟結尾之妙。
小說最后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并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系“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最后一自然段,讓學生領悟:對于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讀后讓人心疼,心碎,更加突出了凡卡的可悲,明白凡卡的生活只有死路一條。有了前面充分的鋪墊,此時學生心中應該有許多話要說,鼓勵動筆給凡卡寫幾句話,或者寫一寫學習本文后的內心感受。
(三)走近契訶夫,拓展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拓展閱讀不能泛泛地說,要推薦具體的篇目,簡介內容,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因此在本課的結尾處,隆重介紹本文的作者契訶夫,向學生推薦他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套中人》,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位短篇小說大師。
七、說效果
本說課稿,我緊扣新課程標準,努力營造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讀寫結合,落實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目標。應該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都能有所得。
1.異域文化微風拂面。如圣誕節的相關風俗,了解外國貨幣和重量單位。
2.語言訓練扎實有效。在第二課時中安排了兩次小練筆,一次是仿寫,學習作者動詞的使用方法,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另一次是學生寫感受,這種小練筆,內容以文本為出發點,又超越了文本,跟自己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體現了語文的生活性。
3.表達技巧感悟得法。感悟作者對比反襯和結尾暗示的表達技巧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對比閱讀,自主討論等方法化解了難點,明白了這種表達的妙處,基礎較好的同學在以后的習作中都能夠很好地運用。
4.情感熏陶真摯到位。感悟凡卡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聚焦重點句段,實現長文短教,文本細讀,獲得情感體驗,然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情感,讀悟互促,落實情感目標。
【點評】
《凡卡》是一篇傳統的精讀課文,文章篇幅很長,文本之中可教的東西很多,處理不好容易導致課堂拖沓。張老師的這篇說課稿,緊扣新課程標準,抓住重點段落,有點有面,很好地達成了課時目標,學生也一定會學有所得。
一、教材處理得當,目標定位準確。
一堂好課首先要解決的不是怎么教的問題,而是教什么的問題。張老師對教材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分析解讀,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并且見解頗有獨創性。在此基礎之上擬定教學目標,凸顯了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特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老師將本課的人文情感目標定位在“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并對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間無情冷血所帶來的罪惡。學會關愛他人,創造和諧社會。”這一教學目標比“感悟社會制度的罪惡”要簡單,而且對學生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聚焦語用訓練,重視能力培養。
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目標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本說課稿的設計理念很明顯地指向語用教學。張老師創設情境,設計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在細讀文本后,鼓勵學生展開聯想仿寫,鼓勵學生寫出閱讀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這種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訓練了語言。通過對比、討論等方法感悟作者的表達技巧,在提升學生閱讀欣賞水平的同時,學生獲得了一些習作的表達技巧,并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習作。
三、緊扣單元主題,注重拓展閱讀。
本單元的主題是“外國名篇名著”,旨在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本說課設計,張老師處處致力于此,學生在學習課文中了解俄國的民風民情。另外,張老師在兩節課的結尾處開放的設計,都著力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他們在外國文學的殿堂中盡情玩賞。
總之,本說課稿依標扣本,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重視對學生進行美好情感的熏陶。本說課稿把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課堂向生活敞開一扇大門,把課堂向課后延伸,增大課堂的容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