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賦稅與徭役介紹(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19 13:19:59

我國古代手工業發展得早,當時的手工業和商業都屬官辦,故不征稅。去市場上交換的物品,在關卡上只檢查是否有違禁事例,而不征稅;在市場上也只對市肆收點管理費。
至西周后期,由于農業的剩余生產物和手工業產品的交換活動日益增多,在官營手工業和官營商業之外,出現了以家庭副業形式的私營個體手工業和商業,商人活動的范圍已不是幾十千米、上百千米的小范圍,而是來往于各諸侯國乃至海外。
針對這種情況,朝廷一方面出于保護農業勞動力的需要,對從商之人加以抑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財政需求。因此,需要對參加商品交換的物品征稅。
西周的關市稅指的是關稅和市稅。古代的關,主要指陸路關卡,或設于道路要隘之處,或設于國境交界之處;其作用是維持治安和收稅,即有雙重作用。
市稅是指對開設的商鋪等進行征收,實際上是費的性質。據史載,有質布、罰布、廛布等名目。布就是當時的貨幣。質布是買賣牛馬兵器等,朝廷給予貿易契券,并收取稅金和契紙的成本費。罰布是對犯市令者的罰款。廛布是對商人儲存貨物的店鋪所收的費。
西周關市方面的賦稅用“布”即貨幣來交納,意味著西周時貨幣經濟已開始發達起來。
周朝還有一項山澤稅,即對山林、園池水澤所產所征的稅。包括山林所出的獸皮、齒、角、羽翮,池澤所出的魚、鹽等物所收取的實物。
夏商西周三代有一種寓懲于征的措施,即罰課。它規定,凡不勤勞生產,或不完成生產任務的,都要受到加稅或服徭役的處罰。對于住宅地旁不種桑麻者,閑居而不參加生產者,都要交納數額不等的錢款或者服徭役。
徭役是朝廷無償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夏商西周三代的徭役規定,平民要負擔徭役,隨時服從朝廷的征調,即使是貴族,也有服兵役的義務。三代的徭役包括力役和軍役等。力役是指讓人民從事勞役活動,軍役是入伍從軍,保衛朝廷安全。
商朝初年禁止力役。商湯剛剛立國時,吸取夏代滅亡的教訓,告誡他的諸侯群后,禁止無故勞役人民。但至商紂王時,勞役繁重。比如強迫百姓為他造鹿臺,迫使百姓到深山密林去獵取野獸等。
周朝的力役有力明確規定。一般是一戶一人,任務是跟隨諸侯、大夫從事狩獵、追捕盜賊以及運送官物等事。服役的日數一般為一年3天,少者一天,如遇災荒年則不服勞役。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