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漫談:中華文明啟示唯和諧才能穩步發展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24 14:29:34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講這個題目是出于以下考慮: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校內36位教授,用六年多的時間,撰寫了一部《中華文明史》。我作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和此書的主編之一,在撰寫過程中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華文明的歷史究竟能給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甚么啟示?我想趁北京論壇召開之際,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報告我的一些粗淺想法。
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之一,就是選擇和平和諧。
中華文明植根于東亞大陸一片廣袤的土地上,中華民族安土重遷,熱愛和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一種“和”的文明,“和”的觀念在經典中多次出現,《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十二章)這是從哲學的高度解釋“和”,用“和”來概括萬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論語》:“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學而》)這是從禮的角度解釋“和”,“和”不僅是禮之所用,也是為政之道,而且是一種美。《禮記?中庸》以“和”為“天下之達道”, 能“和”則能四通八達,無往不利。又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達到“中和”,天地才得以正,萬物才得以育,這就將“和”的意義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中華民族深知和平對文明的保障作用,也深知戰爭對文明的破壞作用。西晉統一全國后,在文獻整理、史書編纂、學術積累,以及文學創作等方面,都已出現繁榮的端倪,是戰爭,打亂了文明發展的進程,在北方造成多年的文明斷裂。宋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科技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是戰爭,打亂了原來的趨勢,延遲了文明的發展。
和諧與和平都基于一個“和”字。和諧是和平之上的一種更高、更美的境地,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個體的人自身的和諧。關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重點在于:既改造自然以適應人的需要,也調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適應自然的規律,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要義。關于人與人的和諧,重點在于: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既考慮局部的利益更顧全整體的利益,以達到整體的協調發展。關于個體的人自身的和諧,包括身心兩方面的協調,重點在于通過實踐和自省以提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中華文明中關于和諧的觀念,對于解決當前中國和世界面臨的種種問題,無疑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和平和諧,唯和平才能使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唯和諧才能使文明穩步發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