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把溝通的音調降低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21 09:01:49

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減少親子雙方不必要的矛盾,更可以有效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并且,父母還可以通過與孩子溝通,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的成長做出正確的引導。
但值得父母們注意的是,溝通是一門家教的學問,是要講究一定原則和技巧的。
與孩子溝通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把溝誦的音調降低——低聲效應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研究過最佳談話方式,其研究結果表明,低聲的談話方式,比高聲的談話方式更能達到說服別人的效果。后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作“低聲效應”。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教育場景:面對哭鬧的孩子,家長越是歇斯底里地高聲訓斥,孩子的哭聲越是不會放低,而是分貝越來越高。
其實,孩子的哭聲是被家長的“高嗓門”“吊”上去的。親子之間這種“高”對“高”的應戰往往會分不出勝負,最后會以雙方的筋疲力盡而告終。
實際上,這也反映了溝通中的一種規律:心平氣和地講話,對方會平靜地應答;但如果滿懷怒氣地大聲嚷嚷,對方也會不耐煩地回應。
在家庭教育中,這種溝通規律提醒我們:“有理不在聲高”。當我們與孩子溝通時,不管是提醒他們、批評他們,或是講述什么事情,用比較低的聲音,往往比用較高的聲音效果更好。
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性格有些內向。一次家里來客人了,她不好意思與客人打招呼,正在她不知所措時,媽媽湊在她耳邊說了一句話,小女孩就跑開了。不一會兒,小女孩端著一盤水果走到客人面前,大方地說:“阿姨,吃個水果吧!”在場所有的人都為小女孩的表現豎起了大拇指。
家里來了客人,孩子不去主動打招呼,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高聲地提醒孩子:“快跟阿姨打招呼呀”,或者“快給阿姨去拿水果呀”。但往往正是由于家長的這種高聲催促,孩子會更加緊張、更加不知所措,進而變得更加內向。
上述案例中這位家長沒有沖孩子大聲嚷嚷,而是利用“低聲效應”,湊在孩子耳邊輕聲給孩子提出建議。家長這樣做,既緩解了孩子的緊張情緒,又給孩子留足了面子,孩子當然也會配合家長,認真地表現自己了。
其實,即使是批評孩子的話,如果家長通過低聲表達出來,也能使孩子平靜地接受,并主動去改正錯誤。
在一次聚會中,一個小男孩表現得很不乖,他一會兒把電視聲音開得很大,一會兒又把關門的聲音弄得很響……看到男孩的這種表現,爸爸走到他的身邊,用僅僅只有孩子才能聽到的聲音對他說:“你的表現令我很失望,安靜地看會兒電視,可以嗎?”
雖然是批評,但爸爸的語氣并不嚴厲,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小男孩聽懂了爸爸的意思,馬上安靜下來,不再到處亂動了。
幾歲的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批評時,總會找出一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理由來狡辯,但當家長把批評的聲音降低時,孩子往往會放棄狡辯,主動與家長合作。為什么“低聲效應”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從心理學和物理學上來講,“低聲”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神奇的溝通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家長低聲講話,可以使孩子感覺到家長是理智的,從而促使孩子也保持理智。例如,當孩子哭鬧時,如果家長不為孩子的情緒所感染,用理智的態度對待孩子,那孩子也會逐漸由激動變得理智起來。
第二,家長低聲對孩子講話,意味著這是專門針對孩子的、私下里的談話,容易形成“促膝談心”的良好氛圍。即使是批評,這種氛圍也能促使孩子更好地接受。
第三,家長低聲與孩子談話,可以給孩子一種這樣的暗示:此時的談話是以異乎尋常的鄭重態度來進行的,從而能夠引起孩子的重視。
第四,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家長低聲對孩子講話,孩子就必須集中精神才能聽清,這有助于認真捕捉家長講話的信息。
當然,家長低聲對孩子講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促使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使親子雙方都處于冷靜的狀態中,為親子之間的良好溝通打好基礎。
由此可見,在親子溝通時,“低聲原則”很值得家長們借鑒。當然,家長們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看看自己低聲地與孩子談話,是不是比大聲沖孩子嚷嚷,要好得多。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