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及解釋:不恥下問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8-11 15:43:39

成語典故及解釋:不恥下問
【成語】: 不恥下問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成語故事】:
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聰敏好學,非常謙虛。孔圉后,衛國國君為了讓后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并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不應得到那么高的評價。于是去問孔子:憑什么賜給孔圉‘文’的稱號?孔子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聰明靈活,而且經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學問或職位較低的人請教為恥。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