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地理知識:描寫氣候的詩句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07 21:13:29

唐詩中的地理知識:描寫氣候的詩句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溜”,那么我可以這樣說“細讀唐詩幾遍,地理知識自見”。從唐詩中不僅能學到很多的文學知識,還可以學到不少的地理知識。
描寫氣候的詩句如:
1、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后兩句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玉門關外的楊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風不度造成的,這里的春風當指夏季風。季風是由于海陸的熱力差異導致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而形成季風。夏季北太平洋高壓勢力大大增強,亞洲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曖濕氣流便沿著北太平洋西部邊緣,以東南風吹到亞洲東南岸,形成東南季風,即夏季風。在我國把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劃分為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為非季風區。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這條線以東以南為季風區,以西以北為非季風區。因為玉門關正好位于這條界線以西,關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風的滋潤了。
2、描寫平原與山地氣候差異的詩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全詩短短四句,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人間四月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開。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導致氣候的垂直變化造成的。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于地面,因此離地面愈高的大氣受熱愈少,氣溫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對高度較大,所以山頂的氣溫是山腳氣溫減去相對溫差,故山頂氣溫要遠低于山腳的氣溫。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