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絲路明珠——喀什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09 17:54:31

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絲路明珠——喀什
①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遠離海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喀什,是內陸干旱和極端干旱的典型區域,熱浪里孤獨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遠去的磧道、瀚海沙漠中響起的駝鈴等的確是前往喀什的常見景觀;但事實上,綠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鳥棲息蘆葦叢生的濕地、奔騰交錯的河流同樣也是喀什的風貌。
②越是靠近人煙輻輳的市鎮,綠的面積與濃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爾河自帕米爾高原而來,從西南向東穿越喀什境內,平均河寬40米,滋潤和哺育了烏恰、疏勒、伽師等多個綠洲。葉爾羌河從東北的喀喇昆侖山山口而來,向西流經喀什并形成許多分支,澆灌出全疆最大的葉爾羌綠洲群。除此之外,還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蓋孜河、庫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條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縱橫流淌,區域內河水年徑流量相當于黃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這個絲路上曾經最重要的國際商埠,正是因為諸水的環繞,才能延續千年的文明與傳奇,并將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中華麗轉身,成為聯通中亞、溝通世界的橋頭堡。
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聰慧的先民們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鹽堿地的鹽堿,他們用砍土鏝、籮筐等簡陋農具,肩挑背扛地在鹽堿地上開挖數百千米的排灌系統,用數年時間將鹽堿地開墾成數萬畝耕地,形成連片綠洲。
④100多年前,來到喀什的英國人斯坦因就曾驚嘆于喀什人利用河水開墾澆灌出的大片綠洲:“因為氣候干燥,所有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態都呈現一種顯著的整齊性,無論在任何地帶,行人到處可以看到同樣的小麥、玉米和棉田,微呈臺狀以便灌溉,同樣的曲折小道,兩旁植著白楊垂柳,同樣的園亭或者果圃,出產和歐洲相同的豐富果品,足以誘致行人。”現在,沒過人頭的玉米田、齊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邊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潤下更加寬廣。但要知道的是,與內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異較大的來水特點,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徑流量占到年徑流量的60%~80%,此時水位漲落急劇,晝夜變化明顯,水勢兇猛難以駕馭,經常發生沖潰堤壩、沖毀農田的洪災。干渴缺水的同時還得防洪抗洪,聽上去匪夷所思,但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來與水共生的真實寫照。
⑤就此,斯坦因認為,“在那種分外干燥的區域里,因為氣候的情形,只容許比較大的團體靠著組織極嚴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這種依靠秩序統治的定居民族特別適宜吸收和傳達從遠東以及西方來的文化力量”。原來,在這個干旱的大地角落,對水的利用不僅是城市靈動之景,還關乎生存,更關乎文明的存續。
(1)喀什成為”絲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
(2)②段中的加點詞是喻體。他的本體是什么?這樣的修辭在劇中有何作用?
(3)④段中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結合本段相關內容,說說它的作用。
(4)把下面的語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當的位置是( )
烈日當空,在喀什郊外的綠洲行進,隨時都能與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個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澀的環境里孕育出如此甜美的瓜果,不能不讓人慨嘆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讓人感恩于這高山流水賦予的智慧與靈性
A.1段后 B.2段后 C.3段后 D.4段后。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