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譯文及閱讀訓練:漢書·李陵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11 11:23:14

小學語文文言文譯文及閱讀訓練:漢書·李陵傳
李陵字少卿,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①以備胡。天漢二年,貳師②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于天山。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③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上曰:毋騎予女。陵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詔陵以九月發。
陵將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召八萬余騎攻陵。明日復戰,斬首三千余級。單于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陵軍戰一日數十合,復殺虜二千余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后救,矢且盡。單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下,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嘆曰:吾不死,非壯士也。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夜半時,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余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聞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遷盛言:陵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提步卒不滿五千,抑數萬之師,轉斗千里,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誣罔,下遷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節選自《漢書李陵傳》)
【注】①酒泉、張掖:地名。②貳師:即貳師將軍李廣利,武帝所寵愛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內有貳師城,故號為貳師將軍。無功而還。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誅,害怕連坐而降匈奴。③輜(zī)重:糧草。④浚(jn)稽山:在今蒙古喀爾喀境內。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
B.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
C.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
D.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字是古人對自己名字的解釋和補充,又稱表字。《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拜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這里指授予官職,拜相如為上大夫和公車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為此義。
C.胡,這里指中原以北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時代的限制,古代學者對四方異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對他們的異同也沒有深入調查,往往用蠻、夷、戎、狄、胡、越等來泛指四方異族。
D.天漢,和下文的元平一樣,指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李陵希望自己能獨當一面,為國效力。他向漢武帝提出率領五千步兵出征,牽制單于的兵力,漢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對三萬強敵,毫不膽怯,殺死很多敵人。單于又召集八萬騎兵,李陵愈戰愈勇,匈奴一時難以取勝。
C.李陵軍隊死傷慘重,沒有武器和匈奴繼續作戰,李陵在夜里率眾突圍,韓延年戰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內,李陵被迫投降。
D.聽說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歸罪李陵,只有司馬遷高度評價他;而漢武帝則認為司馬遷所言不實,將司馬遷施腐刑下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陵軍戰一日數十合,復殺虜二千余人。虜不利,欲去。(5分)
⑵提步卒不滿五千,抑數萬之師,轉斗千里,雖古名將不過也。(5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