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鑒賞:《夜半樂》(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16 15:58:41

【賞析】
這首《夜半樂》是柳永用舊曲創制的新聲。全詞共有一百四十四字,分為三片,寫的是柳永在漸江會稽一帶舟游的情況。上片、中片都是寫景,其中上片敘述舟行的經歷,中片描寫舟中的見聞。下片則是寫情,在上兩片的精神凝聚之中展開抒懷。片與片之間結合甚緊,是一篇大開大闔的長調。
上片首句點明時令,交待出發時的天氣。“凍云”句說明已屆初冬,天公似在釀雪,顯得天色黯淡。“扁舟”二句寫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襯自己乘一葉扁舟駛離江渚時極高的興致。“乘興”二字是首疊的主眼,從“離江渚”開始,直到“過南浦”,詞人一直保持著飽滿的游興。“渡萬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長的一段路程,給人以“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感覺。“怒濤”四句,寫扁舟繼續前行時的所見所聞。此時已從萬壑千巖的深處出來,到了比較熱鬧的開闊江面上,浪頭漸小,吹起順風,聽見過往經商辦事的船客彼此高興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風帆。“片帆高舉”是寫實,也可想象出詞人在順風揚帆時獨立船頭、怡然自樂的情狀。“泛畫鹢”的“鹢”,是一種水鳥,古代常畫鹢于船頭,這里以“畫鹢”代指舟船。“翩翩”,輕快的樣子。
“南浦”,南岸的水邊。“翩翩”遙應“乘興”,既寫舟行的輕快,也是心情輕快的寫照。從整個上片來看,柳永當時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
中片寫舟中所見,所有景物都在“望中”生發,時間是在“過南浦”以后,已屆傍晚,地點從溪山深處轉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詞人乘興揚帆翩翩而行,饒有興味地觀賞著展現在眼前的風光。“望中”三句寫岸上,只見高挑的酒簾在風中閃動,煙靄朦朧中隱約可見有一處村落,其間點綴著幾排霜樹。“殘日”句轉寫江中,漁人用木棒敲擊船舷的聲音把詞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發現在殘日映照的江面上,漁人在“鳴榔歸去”。接下來卻見,淺水灘頭,芰荷零落;臨水岸邊,楊柳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透過掩映的柳枝,看得見岸邊一小群浣紗歸來的女子。“浣紗游女”是詞人描寫的重點,他工筆細描她們“避行客、含羞笑相語”的神情舉止。眼前這三三兩兩浣紗游女,觸動并喚醒了詞人沉埋在心底的種種思緒,頓生羈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謂因觸目而驚心。整個中片承上啟下,與下片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