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新高考 生涯教育發力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22 10:45:02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省份進入新高考模式,對高中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變得越來越迫切。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早已指出,對于高中階段教育,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和學業方面的指導。
生涯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與現實生活以及工作相脫節的狀況,消除學校教育與職業世界之間的鴻溝,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每個孩子都能認真思考“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作為聯系學生與成才的載體,生涯教育以其獨特的人才引領作用、促進作用、激勵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視。它能夠促進學生發展,了解自己的需要、能力、興趣、性格和價值觀等特質,提升學生的選擇能力為核心的生涯規劃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和職業認同感。同時,它能夠幫助學生在充分認知自己、專業和教育信息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和世界、未來的關聯,明確對自己而言“學什么、為什么要學、如何學”的問題。此外,它能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當今社會發展的特點與需要,積極探索自己的成長道路,在學業中獲得切實的成就感和認同感,從而改善升學和就業的狀況,以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
將生涯發展理念融入學校管理和目標預設之中
高考新政策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由文、理分科,變成“6選3”的20種選擇,使學生可以“憑優勢智慧升學,憑強勢智慧謀生”,在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模式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于“選擇高考科目”問題,學校的生涯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養學生選擇能力的重要作用,起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引領作用。而生涯教育在我國起步晚、底子薄,很多學校沒有開展生涯教育的傳統,管理者和學校教師也尚未具備開展生涯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因此,亟須將生涯發展理念融入學校管理和目標預設之中,以引領學生發展。
推廣生涯教育理念引領的目的,主要在于解決當下生涯教育指導和支持系統的不完善,以及學校管理者、老師和同學都對生涯發展不同程度的迷茫的問題。根據西方學者薩珀(Super)等人提出的職業發展理論,我國高中生大都在15至19歲,處于生涯的探索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迅猛發展,不斷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這個階段,需要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未來工作目標,使其具備生涯管理的意識,培養他們的生涯決策能力以及應對變化的生涯適應力。同時,把學生的外在考試壓力轉變為興趣、意義等內部動機,把升學成績目標轉變為人生價值目標,把教師和家長安排學習內容轉變為自主選擇、自主安排學校生活。通過這樣的自主選擇和體驗,最終把一段段割裂的被動人生轉變為連續生長的主動人生,把無意義的生活轉變為自我賦義、充滿意義的生活。充分的探索是落實學生選擇權的前提,而生涯教育為此提供了方法和路徑。
課程豐富性、差異化成為創新生涯教育必由之路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