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化育人文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22 10:58:40

德是國家之根,文是民族之魂,立達德與興人文是中華民族長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也是中華民族民族力量歷久彌堅的源泉。歷史經驗表明,道德昌則國家昌,人文興則國家興。中國古人說,“德立而本立,德至而俱至,天下將歸焉”。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展望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前景,在學校教育中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宗旨,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一步提升中國青年一代的理想境界、道德水準和文化素養,既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歷史使命,也是學校教育刻不容緩的現實任務。
全球化時代,開文明新篇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是一個多元的世界,各種價值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在全球范圍內即時傳播。這一方面為我們認識世界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容易使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在文化身份認同上產生混亂與迷茫。如何才能讓我們的青年人在這紛繁的世界中破除迷執,建立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答案只能從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中去尋找。
服膺民族文化是青年人建立民族身份認同、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孔子誕辰紀念日的講話中談道,“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顯然,越是在全球化時代,我們越應該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繼承、普及與發揚;越應該高彰人文主義的大旗,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開創中華文明新的篇章。
行真教育,育大人格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下文簡稱“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說:“教育是為了人的教育。為了人的教育總是洋溢著人性的光輝,培養和發展人性是教育永恒的理想。”適于人性的教育是充滿自由、和諧、趣味與關愛的教育。教育的真正宗旨理應是為了成就人,教育工作者的真正使命理應是培養青年人健全的人格,使人性中至真、至美、至善的光輝得以發揚。真教育應重視對學生崇德、求真、向善、樂美之心的培養,使學生與自己和諧、與他人和諧、與自然和諧、與時代和諧,懂得尊重與關懷,擁有慈愛和智慧。總而言之,真教育直指人心的滋養,直面人格的塑造。
人生而平等,但在生命境界中卻逐漸有了分別。真教育應該讓更多的人生命境界得以提升,擁有大人格。所謂大人格,即是孔子所言的仁心,孟子所論的浩然之氣,張載所傳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林則徐所踐行的茍利國家生死以。大人格將小我的真、善、美與大我的家國情懷相融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內圣外王”思想的當代表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形塑青年一代的理想與擔當的重要途徑就是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文化的培養與熏陶。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行真教育就要育大人格,育大人格就要重視人文教育,重視文化對人格塑造的基礎性與根本性作用。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