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規劃設計最重要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11 20:21:15

“巍巍寶塔山巔,極目群山環繞延安。三山兩河,風采血染。憶往昔,崢嶸歲月,浴血奮戰。延安,黎明的曙光;延安,革命的搖籃。看今朝,潞河學子游覽革命圣地,藍圖宏偉大好一片。展未來,中華騰飛、滄海桑田,富強之夢必實現。”
這首詩是去年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高一年級赴陜西研學旅行后一名同學有感而作。此次研學旅行,潞河中學高一年級600名師生分班分組先后游覽了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潞河中學高一年級此次研學旅行活動第一天清早乘高鐵從北京出發,中午到西安后參觀游覽古城墻,晚宿西安;第二天奔赴壺口瀑布,晚上抵達延安;第三天游圣地延安后返西安,晚宿西安;第四天游陜西歷史博物館和慈恩寺;第五天上午游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午用餐后赴西安高鐵站,當晚返京。
過去兩年中,潞河中學高中部以年級為單位,先后組織了兩次為期一周的京外研學旅行活動,其中高一年級赴陜西西安、延安研學旅行,高二年級赴安徽黃山、績溪研學旅行。作為任課教師,我參與了高一年級陜西西安、延安研學旅行的全過程。回顧此次研學旅行的全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其一,13個學科的任課教師均在行前結合學生實際及游學地相關情況設計了游學項目作業。比如政治實踐課程學案中要求學生感受西安古城文化,領略延安紅色精神,布置了三道題目,第二題是“請你結合游學經歷,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西安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在問題”;語文實踐課程學案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抄錄一首你最感興趣的陜西民謠或陜北民歌,并鑒賞之”;化學實踐課程學案布置了三道題目,第一題是“中國的煉丹活動起源于公元前3世紀,但真正的煉丹術起源于秦始皇。請同學們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找到煉丹術的介紹,并查閱相關資料,談談你對煉丹術的看法。為什么說煉丹術是近代化學的前身?”這樣的行前安排真正落實了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的相關要求。
其二,組織工作嚴密,游學目的地活動豐富,為學生研學旅行提供方便。比如去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前一天晚上,邀請博物館的專家為學生們講解博物館概況,介紹應重點看的文物等。去秦始皇兵馬俑紀念館前、瞻仰延安革命圣地前都有相關安排。
其三,安全工作落實到人,充分發揮班主任、帶隊老師及學生干部的作用,確保萬無一失。
其四,與家長有效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班級建立家長微信群,及時向家長發布研學旅行信息。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我總結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要化大為小,便于管理。浩浩蕩蕩600人的團隊列隊站在壺口瀑布陜西一側,在音樂老師的指揮下齊唱《保衛黃河》,真的震撼人心,但我站在隊伍中也確實捏了一把汗。這么多未成年人組成的團隊,安全保障確實是個問題。
二是減少規定動作,增加自選動作,應結合學生實際增強選擇性,既有統一要求,又能靈活安排。
三是要充分盤活教師資源,比如可以讓非京籍教師帶一些學生到自己的家鄉開展研學旅行,讓研學旅行活動成為高中生了解中國國情的一個窗口。
四是行前準備時要多聽取各方意見,到游學目的地后要盡量多地安排研學游項目。這次我們從黃陵經過而未進黃陵憑吊,到延安只是在車上看了幾眼寶塔山,確實遺憾。
五是返校后的總結展示交流要落到實處,相關處室及教師要精心設計,讓參與者和未參與者都有收獲。研學旅行成果不光要跟同學分享,還應該跟家長分享。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