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3 19:59:23

家長們,是時候扔下你們手中的計劃表了——通過一個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經歷更少的結構化活動的兒童可能表現出更多的“自我導向的執行功能”,或者被稱為“為了支持完成目標的行為而規范其他思想和行動的認知過程”。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在校博士生研究者們跟蹤調查了70名六到七歲的兒童,觀察、記錄了他們的活動。并且研究者們通過一個預先準備好的分類系統將這些活動分為身體的和非身體的,結構化的和非結構化的。
接著,由該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系的教授Yuko Munakata帶頭,對此進行了進階的研究,并發表在了心理學前沿期刊上。Munakata通過一個言語流暢性的心理學實驗測量了孩子們自我導向的執行功能,“這是一個測量人們能多好地去組織他們自己的行為的標準”她說。
在這個心理學實驗中,要求孩子們盡可能地用某一種特定類別的元素來命名,就拿動物來說,“一個有組織能力的孩子會將特定的動物歸到一起,比如先列出農場里的動物,再進入到下一個組別中,”Munakata解釋道。“而一個沒有組織能力的孩子則會說‘貓、狗、老鼠’。”列舉出一個沒有關聯的動物清單,并且會抑制進一步的回憶。
這項研究的結果指出,花更多時間在較少結構化活動的兒童表現出了更高水平的執行功能。反過來也同時證明了,花費更多時間在結構化活動中的兒童表現出了較低水平的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對于兒童來說是十分重要的,”Munakata說,“它在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起到幫助,比如在不同活動之間的彈性切換而不是在一件事情上鉆牛角尖;或者在他們生氣時能夠自己停止大吵大鬧;又或者形成延遲滿足的能力。童年時的執行功能還能夠預測出一些重要結果,比如學業表現,健康,財富和犯罪行為,這種預測在幾年后甚至幾十年后都可能依然有效。”
當然,這個研究結果并不是絕對的,為此Munakata增加了一個說明,稱這個調查更多地提供了一個相關性的聯結,而非一個因果性的判定。“現在我們不知道究竟是兒童以自我為導向的執行功能塑造了他們的時間安排,還是兒童的活動形成了他們以自我為導向的執行功能。”
由此可見,探尋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將是這個研究的下一步計劃,并且將會毫無疑問地聚焦在一個長期的、將來的縱向研究上。到那時,家長們也許能夠尋找出一個讓孩子有許多別的事情可選擇的完美平衡。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