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為學生未來做準備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4 12:48:11

■對話名家·校長看世界②
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部部長,OECD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創始人,成人技能調查(PIAAC)、國際教學調查(TALIS)等國際大型測評項目的領導者。
辛濤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第十屆國家督學。
精彩觀點
?這是一個后真相時代,真實并不是不可替代,信息的病毒式傳播比信息本身的質量更重要;這是一個信息豐富但人們疏于分辨的時代,社交媒體放大我們各自的想法,并使我們忽視其他不同的觀點和視角。
?學生最為核心的素養是閱讀素養、計算素養、健康素養與數字化素養。這四類素養蘊含著三類更深層的能力,包括創造新的價值、協調矛盾和困境、承擔責任。
?貧窮和學習成績之間并沒有確定的聯系。
?將教師資源與需求相匹配,這是教育高質量的關鍵之一。
?改革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空間,創造了更多的關注點。
?要讓改革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
2018年10月26日至27日,有著“PISA之父”稱號、被譽為“全世界的校長”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部部長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Andreas Schleicher,下文簡稱“施萊克爾”)做客北京師范大學,參加第五屆教育監測與評估國際研討會。與會期間,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常務副主任辛濤教授與其就當前培養怎樣的學生、教育質量和公平、教育改革如何推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對話。——編者
面向未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辛濤:為學生未來生活做準備,這是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重要愿景。關于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象與描繪。在您看來,未來社會是如何的?
施萊克爾: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描繪未來,但是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我們進入了一個數字化時代。PISA數據顯示,在所有參加測試的國家和地區,將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表示,如果不能上網自己會感到難過。網絡、計算機、平板電腦等,這些都如同喝水吃飯一樣不可或缺。
數字化時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各種機遇與挑戰,民主化和集中化、個體化與同質化、權力賦予與權力剝奪等看似相悖的趨勢交織在一起。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兩點:這是一個后真相時代,真實并不是不可替代,信息的病毒式傳播比信息本身的質量更重要;這是一個信息豐富但人們疏于分辨的時代,社交媒體放大我們各自的想法,并使我們忽視其他不同的觀點和視角。
辛濤:正如您所說,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當培養怎樣的學生呢?
施萊克爾:以閱讀素養為例,學生現在需要閱讀大量數字化文本,需要通過搜索引擎而非百科全書尋找答案,需要對這些文本信息的真假對錯做出判斷。所以,21世紀的閱讀不再是從書中提取知識,而是根據文本建構知識。這時候,重要的不是突出的記憶能力、對內容型知識的掌握,而是如何有效地在浩如煙海的文本中定位信息并對其質量進行評估。
《OECD學習框架2030》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在這一框架中,學生最為核心的素養是閱讀素養、計算素養、健康素養與數字化素養。這四類素養蘊含著三類更深層的能力,包括創造新的價值、協調矛盾和困境、承擔責任。這些能力的養成,需要學生樹立期望與目標,真正采取行動,并進行不斷的反思。
走向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辛濤:目前,中國對教育公平的問題討論很多,很多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研究中也發現學生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成績有重要影響,對于這個問題,您是怎么看的?
施萊克爾:人們常說,貧窮是命中注定的,教育傳遞了貧困。但PISA數據結果顯示出不同的結論。以巴西為例,PISA測試結果顯示,不管學校的背景如何,學生的學業表現差別不大。同時,數據顯示在有些貧窮社區的學校,學生的表現很好,而在一些富有的學校,也有學生表現得卻不是那么好。由此可見,貧窮和學習成績之間并沒有確定的聯系。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巴西,富有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但實際上,這類孩子并不比同類公立學校的孩子成績更好。在多數國家,考慮學校的社會背景這一因素,公立和私立學校教學成績并沒有任何測量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可以說,公立學校比私立學校還要好。
將全球社會經濟地位居后10%的學生集合起來分析,這些學生表現的差異巨大。在越南和愛沙尼亞,這類學生跟社會經濟地位居前10%的學生成績一樣好。也就是說,每個國家的教育內部都存在差距,但是有些國家更成功地縮小了這一差距。
辛濤:克服貧困帶來的挑戰,實現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關鍵是什么呢?
施萊克爾:教師質量是教育質量的關鍵。在過去五年里,多數國家的教育政策傾向于向貧困學校派更多教師。而同時,貧困學校的班級規模基本都比富裕學校的班級規模小很多,這意味著貧困學校師資充足。但從質量上看,貧困學校合格教師的短缺程度比富裕學校大得多。大多數國家派往貧困學校的教師質量卻是最差的。貧困學校往往不能吸引和留住優質教師,但那些在公平方面表現良好的國家,卻能夠吸引最有才華的教師進入最具挑戰性的課堂。將教師資源與需求相匹配,這是教育高質量的關鍵之一。
高質量的教育似乎還應與效率有關。在PISA測試中,有兩個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效率:一個是學習時間。參加PISA測試的國家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學生學習時間最長,每周近60個小時,而芬蘭學生只有大約35個小時。但從學業表現上看,芬蘭的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了很多東西,阿聯酋的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學到的卻很少。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時間,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值得思考。另一個是高效使用經費。用更低的投入獲得更高的學業成績,也就意味著更高效。對比中美兩國,生師比差不多,但班額差別很大,這意味著美國教師除了教學之外,幾乎沒有時間備課、聽課、進行專業發展,其教學時間是中國教師的兩倍多。兩個國家教育投入相同,但花錢方式非常不同,導致效率不同。有時,小班額可能沒那么高效。
辛濤:課程改革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的主題,教師教學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從全球范圍來看,課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