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處理親子溝通中的情緒問題四大誤區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7 13:32:13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有自己情感,通過喜怒哀樂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這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但是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往往最初是家庭中不良情緒的制造者,父母總是試圖讓孩子聽話,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去做,父母就會訓斥孩子,甚至是打罵孩子。當父母情緒化面對孩子時,孩子很快就會進入不良情緒狀態。當雙方都帶著不良情緒面對面時,父母很容易失去理智,一門心思想讓孩子必須聽話,而孩子被憤怒情緒包圍后,會強烈反抗父母的強迫,結果父母最終也沒有達到目的,更不要說落實教育內容了。
■走出誤區看問題:
●誤區1——我還治不了你。很多父母受傳統的權威式的教育觀念影響,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不容挑戰。面對孩子不聽話現象,一旦父母把權威架式擺出來,就很容易高高在上,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父母如果總這樣做,你無疑把孩子放在一個弱勢地位上。你要清楚,孩子是有思維的人,你可以通過強迫或者打罵讓孩子暫時屈從,但是對孩子來說,經常會口服心不服,這樣你還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嗎?
●誤區2——不吼孩子幾句他不聽。很多父母經常對著不聽話的孩子大吼大叫,試圖從聲音上,從力量上對孩子起到震懾作用。但是這種高分貝的噪音,恰是導致孩子心情煩躁的主要根源。如果父母能用DV機拍下你河東猴吼的場景,事后你認真觀摩一下,你肯定會無地自容,你這種粗魯的行為,最終證明了什么呢?恐怕什么也證明不了,只能說你氣急敗壞到不無計可施的地步了。
●誤區3——有錯就要當場認錯。面對情緒已經對立的孩子,此時孩子內心充滿著憤怒和不滿,如果父母當場讓孩子認錯,恐怕有點難度。有時孩子脾氣一上來,完全處于失控狀態。孩子滿腦子憤怒,還能產生內疚感嗎?沒有內疚感的孩子,又怎能認識到自己錯在哪呢?所以,請父母千萬要冷靜,不妨退一步,讓你和孩子都平息一下心情,待雙方都有好心情時,再心平氣和交流,恐怕此時交流的效果會更好些。
●誤區4——錯在孩子,父母沒有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時總是理直氣壯,這主要源于父母認為自己沒有錯,所以,在訓斥孩子時總是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孩子是錯的。在這里父母就要想想了,你所有的言行都是正確的嗎?那孩子的錯是怎么產生的呢?誰該對孩子的錯負主要責任呢?你是父母,孩子有錯時,你是否要承擔不教之過呢?如果父母沒有勇氣去承擔這不教之過的話,肯定會一味指責孩子,這樣的做法時間久了,會讓父母和孩子在溝通方面越來越沒有話可說。
■換位思考看問題:
●站位一:有一位母親,他非?鄲,原因是經常和老父親發生觀念上的沖突。每次和老人談教育孩子的問題時,老人都振振有詞,比如常說:“我還用得著你教我?你們兄妹幾個,我是怎么養活大的?你說我不懂,鬼才相信。”面對老人的不講理,這位父母非常郁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