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最壞的影響,莫過于不會好好說話(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9 18:37:52

比如下面這些:
◇ 諷刺:“就你這樣三分鐘熱度還想學鋼琴?”
◇ 挖苦:“喲,你還會寫作業,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 不信任:“你知道什么呀?”
◇ 質問:“你怎么不知道跟人問好!”
◇ 攻擊:“你怎么那么蠢?”
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顯示,孩子在與“父母溝通”“同伴交往”“教師交流”三者中,存在問題比例分別是10.6%、7%、3.9%。
也就是說,孩子與父母溝通時,問題最大。
一項《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結果則顯示,父母對孩子在“情緒情感關注度”一項,只占整體關注度的12%。
他們給孩子定下各種各樣的“KPI”,安排各種各樣的人生軌跡,期盼孩子早日成龍成鳳,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
稍微注意一下說話的方式方法,放下家長的“權威”,父母可能就會發現,自己一直想要牢牢拴在身邊的孩子,并不像想象得那樣“不懂事”。
2除了造成無痕傷害,也會帶來致命威脅
被冷言冷語傷透的心,像是被釘子扎爛的籬笆墻 ,拔下釘子也撫不平傷痕。被扎的傷口漸漸看不見摸不著了,卻藏在身體里悄悄腐爛。
一項針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在家經常被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25.7%的孩子表現出“自卑”,22.1%表現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如果父母雙方均采用極端方式與孩子溝通,自卑、冷酷、暴躁這三種特質便會在孩子身上集中體現。
除非有極強的外力干擾,否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看似無形的傷害累積久了,可能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對于自我認知尚未成熟的孩子,他們會把大人的一切評價當成是真實的,并且會一直以此暗示自己,很容易自我否定,失去自信。
會說話的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找出一萬種辦法緩解你的悲傷或憂慮,也能用一萬種語言讓你下垂的嘴角上揚。
傷人的話總出自溫柔的嘴。正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才更加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態度和語氣。
畢竟,來自最親的人的傷害,才是最致命的。
給文章點個贊~就像說話會有回音,如果你想聽到愛,那就大聲說出愛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