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人養孩子扎心累?7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9 18:53:25

以前,家長忙著生計,孩子獨自一天天長大;現在,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依然抱怨“太難帶了”。這是為什么呢?
目前中國爸媽養娃累,主要體現在這7個方面,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1 對孩子期望太高
在絕大多數有孩子的中國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
父母們整天圍著孩子轉,事事為孩子打算籌謀,而且這種籌謀,從懷孕起,到整個孕期、孩子出生、孩子上幼兒園、孩子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孩子上大學、孩子工作、孩子結婚、孩子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
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不滿、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幾十年,怎么能不累?
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壓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還有孩子。但是,我們為什么要對孩子期望這么高呢?他能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看開這一點,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關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內心的安寧和滿足,育兒生活,會輕松很多。
2 父母之外的人參與太多
我們經常看到,國外的父母,嬰兒車上推一個,懷里抱一個,手里還牽一個,兩個人,甚至一個人,就能帶上一小隊娃兒。
而中國家庭的典型景象,卻是一隊人,帶一個娃,爸爸媽媽呵護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伺候著,甚至還跟著個保姆阿姨背著大包小包做后勤支持,排場陣仗,簡直能趕得上皇帝出巡。
我們不妨打個比方。一個小家庭,好比是一間公司,原本爸爸媽媽自己應該是全資股東、最高負責人,有各項事務的決策權。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來自長輩的各種“投資”——資助買房、伺候月子、幫助帶娃等等,于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因為自己的“投資”,擁有了這個家庭的或多或少的所有權,成為了“股東”。
既是股東,就要發表意見、參與決策,有的還要求自己有“一票否決權”。這樣的治理結構,讓原本簡單的家庭事務變得復雜無比,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媽媽,如何能不累?
甚至更糟糕的是,有的爸爸媽媽,連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務,還需要聽憑自己的父母做主,于是大家更是勞心勞力,矛盾叢生。
3 攀比之心過重
別的孩子都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了,我們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別的孩子都在吃好幾百塊一桶的洋奶粉,我們不吃,會不會影響孩子發育?
別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大牌,我們不買,會不會被笑話很窮?
別人、別人、別人……在相當多爸爸媽媽的眼里,時時刻刻都看到太多別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常常以別人做什么、怎么做為準則、指南。
既要時刻看著別人,自己又要時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隊,如此怎能不焦慮、不累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