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蓮:民族地區幼教“破冰者”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27 19:25:11

第一個帶領孩子做游戲,第一個搞學前教研,第一個去小學化……29年里,她用倔強,推動著一場場改革;用執著,打破了一塊塊“堅冰”,推動保靖這個邊遠山區民族縣的學前教育,走上了科學健康的發展軌道。
她就是湖南省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保靖縣幼兒園園長王桂蓮。
“一打一變”,課堂奇跡般地活了
保靖縣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1989年9月,長沙師范學校畢業的王桂蓮,熱情滿滿地來到保靖縣遷陵鎮龍溪中心完小,擔任學前班老師。
沒教具,沒玩具,從早到晚,孩子們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寫寫、算算……
“校長,能不能給孩子們添點教具、買點玩具?”王桂蓮“急”了。
“學堂沒錢搞這些。你只要守著孩子們別摔著就行了……”校長壓根兒沒有一點“急的意思”。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請”就碰壁的王桂蓮,從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里,抽出錢來買皮球、買跳繩,孩子們抱團拍球、跳繩,快樂地“滿天飛”。
第二個月,王桂蓮再次“出山”,把低年級那架破舊的風琴搬進教室,又把許多自己創編的幼兒舞蹈和音樂游戲穿插進去。農村孩子對風琴上課很感興趣,原本不敢唱跳的孩子,在彈彈唱唱中,變活潑了。
為了讓孩子們直接感知算術知識,她到坡上,采芭茅、砍竹子、摘野果;到河邊,撿石子、挖沙子、掏黃泥……利用本地自然材料制作玩教具,孩子們在動手動腦中,學會了算術和泥工。
王桂蓮打開的是幼兒教育的“另一扇窗”。
1991年秋,作為全縣幼兒教育的一面旗幟,縣教育幼兒園的常規工作還處在“最原始狀態”。剛調入的王桂蓮緊緊抓住全園幼兒無基本生活能力這個“弱項”,選擇了以“刷牙齒、講衛生”為主要內容的常識課,通過公開課的方式全面推開,打開了全縣幼兒教研的“盲區”。
為了改變民族貧困地區孩子們語言表達困難的現狀,王桂蓮用上了大自然這本“活教材”。1992年春天,王桂蓮做了全縣“第一只敢下水的鴨子”,嘗試用“聽音響編故事”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為推進這種新教法,她背著錄音機,帶著筆記本,下到偏遠的土家苗寨,先后錄制了雷聲、雨聲、風聲、流水聲、鳥鳴聲等原生態的大自然聲音。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她鼓勵孩子們用這些聲音創編故事,講給大家聽,促使孩子們表達力、想象力得到提升。
“教材”變了,課堂奇跡般地活了。孩子們都奔著這份快樂來了。當年秋季,小小的教室突然涌來64名孩子,園里沒了椅子,孩子們自帶板凳來參加活動。
“一改一搭”,敢于向老規矩怪現象動刀
2011年暑假,通過競聘,王桂蓮走上了縣幼兒園園長崗位。
地面黑暗潮濕,墻壁滿目瘡痍,操場坑坑洼洼……嚴重小學化的縣幼兒園,奄奄一息。
為收拾這個“爛攤子”,她推動著一場場改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