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文優美排比句:“謙聽”的重要性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2-19 15:47:18

小學語文作文優美排比句:“謙聽”的重要性
其一
試想,從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為選賢授能、“謙聽”,而開創了一個個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才,終有三國鼎立;蕭何月下追韓信,方有后來劉邦的強兵壯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為輕信讒言、“偏聽”,而使國家走向衰落、滅亡。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能,怒疏屈原,楚國不久就走上了亡國之途。
其二
假如當初袁紹能禮賢下士,虛心聽取許攸的勸告,何至于痛失烏巢。兵敗官渡呢?
假如當初唐宗不能聽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善納忠言者昌;拒納人言者亡。
假如劉備能聽信忠言,戒驕戒躁,又何至于落得個大事難成,白帝托孤的結局呢?
假若當初劉備不能三顧茅廬,虛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業興旺,就必須廣開言路,察納忠言。
假若當初周厲王能聽從良言,不鉗民口,又何至于落得個眾叛親離,被流于彘的下場呢?
假若當初趙太后不能聽從觸龍的勸諫,讓長安君“質于齊”,又怎能得到齊國的援助,使國家擺脫困境呢?要想使國家興旺安定,當權者就要善納人言。
假若當初楚懷王能聽取屈原的意見,又何至于落得個“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場呢?如果當初康熙不能采納周培公的進諫,又怎能取得打敗吳三桂,平定三藩的輝煌業績呢?能虛心納諫,則國家興旺;不能虛心納諫,則國家衰亡。
假若當初吳王能闔閭能聽從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呢?
假若當初越王勾踐當初不能采納范蠡、文種的意見,又怎能實現滅吳復國的愿望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勸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嗚呼呢?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現“貞觀之治”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