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1-09 22:48:09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 教案設計
3.教師介紹揚州,主要介紹揚州的美。
揚州很美,歷來以風景秀麗著稱,唐代詩人徐凝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可見揚州的美。
4.看著題目,誰來把題目的意思再來講一講?
過渡: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去了解詩人所處的歷史時代,去體會詩人送別好友的那種真摯感情吧!
(設計理念: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我所任教的學校是個農村學校,農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生活閱歷和見識少,所以對我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領悟較少。多媒體教學能把教材中的知識展現出來,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又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古詩內容,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三、自讀全詩,讀順讀熟
1.看flash動畫,聽錄音讀古詩。
2.自由的高聲的朗讀古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3.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4.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詩我們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都用到哪些方法?(預設:學生可能要提到;借助注釋去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反復誦讀古詩,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借助圖畫去展開想象,理解意境。)
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來自學古詩,學習過程中有疑惑的地方提出來和同桌商量,如果仍有解決不了的提出來我們一塊來解決。
四、自學古詩,初知大意。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意。
2.小組交流,試著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同學互相糾正不準確的地方。
3.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4. 教師梳理學生的疑難問題。
預設:故人 西辭 煙花三月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設計理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理,“學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交流感悟,品讀詩句
★理解感悟第一句詩
1.理解故人:預設:學生會答道故人就是好朋友的意思。你怎么理解好朋友的?有誰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關系的?這時教師穿插介紹李白和孟浩然的交往史,使學生深入理解“故人”的意思。
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游,但他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省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 11歲,當時已經詩名滿天下,孟浩然本是襄陽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是個縱情山水間的人,是個自由愉快的人;而李白呢,是個浪漫的人,喜歡旅游,倆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寫詩方面,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師益友。李白從孟浩然那里獲益不少,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尊敬和推崇。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理解西辭
出示課件電子地圖進行講解: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告別。所以西辭的意思就是向西邊告辭。
3.煙花三月:過去人們稱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四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濕度增大,遠望好像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品讀“煙花三月”:在煙花三月里,孟浩然去了揚州。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煙花三月的世界?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描述一下自己心中陽春三月的煙花美景嗎?
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四字詞語。如:百花爭艷,山清水秀……
接下來我們再來感受古代詩人筆下的煙花三月世界。你能否用一句詩句表達所看到的畫面嗎?
課件出示一幅幅煙花三月的美景圖,教師邊放課件邊解說,學生說古詩句;柳是春天的使者,(萬條垂下綠絲絳)再去黃四娘家看看那兒的花,(千朵萬朵壓枝低),嘩啦啦的流水奏響了春天的音符,小鴨子第一個知道,(竹外桃花三兩只,春江水暖鴨先知),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潤物細無聲),是啊,潤物細無聲,春天的覺不知不覺就讓這個小精靈給吵醒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去江南看看那兒的春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