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數學說課稿 >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 正文
2019-02-13 16:14:30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數學 二年級下冊 說課稿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并引導學生嘗試解決數學問題。
教師通過談話,展示情境后,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信息和問題: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為了能夠準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先讓孩子們說說“最多”和“至少”這兩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在理解詞義后,要求孩子們,根據這些信息,你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算一算,或者畫一畫。同時老師巡視學生作業,發現不同的方法就讓孩子到講臺前板書。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待同一個問題,他們都會有各自獨特的表示方法。然后通過展示、交流,讓孩子們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有的孩子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而有的孩子卻認為應該租6 條。那到底要租幾條呢?引發孩子們思維的沖突,讓他們同桌自由的爭辯,從而理解5條船只能坐20人,要保證22人都去的話,那剩下的2人也要安排一條船,所以要商加1。究竟對不對,我們再引導孩子去檢驗,從而證明了租6條是正確的,合理的。這就是實際問題中的“進1法”。
接著,老師又根據情境引出學生們所熟悉的買面包問題:他們乘船到達目的地后,同學們開始吃午餐了,小麗忘記帶中飯了,就到附近的小賣部買面包吃。從而引出問題: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面包,最多能買幾個?同樣,在這里,先要理解“最多”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后再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在交流階段,要放時間讓孩子們去討論最多能買3個還是4個的問題。剩下的1元,還夠買1個3元的面包嗎?如果是4個,要幾元錢?通過多角度的分析,驗證,孩子們就比較容易理解,在這里,要把余數舍去,直接取商就可以了,也就是“去尾”。
第三環節:引導對比,感悟不同,提升認識。
在解決這兩個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孩子們進行討論:買面包問題和剛才的租船問題哪兒相同,哪兒不同?從而引導孩子們對這兩個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對比,使他們明白兩類題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深入理解這兩類題的特征,掌握方法。最后老師進行小結:租船問題,要保證所有的人都有的坐,所以剩下的人也要坐1條,所以商要加1,而買東西時,剩余的錢不夠再買1個了,所以余數要舍去,也就是商不用再加1。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核心。讓孩子們在觀察比較中發現異同,從而感受到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把孩子們的思維從具體的生活中得到提升,這樣孩子們的思維過程逐步地“數學化”。充分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使孩子們在認知沖突、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應用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最后的環節安排了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使學生加深體驗,在生活學習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可以通過用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去解決。進一步學會判斷哪些情況下商要加1,哪些時候不用加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學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對余數進行取舍的能力,增強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