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19 11:01:35

②研究性閱讀的學法指導
新課程教程重在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較適合研究性閱讀的學習方式,即提煉主線,設計研讀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讀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實訓練點。
③表情朗讀的方法指導
在語文教學中,感情朗讀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感情朗讀的基礎必須是具備一定的內心體驗。體驗越深,感悟越強,朗讀也就越到位,越出色!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表情朗讀,(配樂美讀、表演讀、賽讀、評價讀……)在品評時,可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等。要鼓勵學生有個性色彩的朗讀,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感覺讀好課文,不必強求一致。
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法三、復習指導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溫故而知新”,足見復習的重要.指導學生掌握復習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樣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幾種基本的復習方法的指導方法:
1.過度法--言傳身教。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后,不滿足于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復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復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就是過度復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復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導點撥。分散法主要運用于不斷學習新知識時對舊知識的回顧溫習。關鍵是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進行分散復習:一是復習的內容不算太多時,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個小時能復習完的內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復習兩個小時。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階段復習中,需要在七天內復習五次的話,可在第一天復習兩次,第二天復習一次,第四天再復習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復習。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別的復習內容。每次復習間隔的時間長短要根據復習的內容而定。復習新學的知識,間隔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不能間隔得太長,太長就要遺忘,給復習增加困難。復習的時間要分散,復習的內容要交叉,復習的方法也要靈活多樣。比如,把說的、讀的、寫的、算的、畫的、記的互相結合起來,穿插進行。有時要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把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結合起來。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方法選擇的闡釋,以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方法。
3.歸類法--生尋規律。比如,字的歸類:①易讀錯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寫錯的字;④易用錯的字;……。練習分段時,每閱讀一篇課文,先回想老師是怎么分段的,根據是什么,然后把類似的歸在一起,從中可找出三種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時間變化順序分段,如《將相和》、《我的戰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類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蟬》、《動物的游戲》等;三是按照空間位置或環境的變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這樣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組合,排隊串線,便于重點突破,掌握規律性的東西,防止機械重復,死記硬背。
4.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容。美國心理學家索里和福爾特做過一個實驗: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是不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的兩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回憶是大腦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過程,復習中有回憶的參與,即增加了一個信息反饋(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的反饋)過程,這種反饋的次數又往往不僅一次,多次的強化剌激可提高記憶效果。指導學生運用嘗試回憶應與閱讀教材結合起來復習,即先回憶后閱讀;或回憶一段閱讀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師課上所講的知識全部回憶起來為止。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推進,小學教學的任務也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后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為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軌,我們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