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機器人”成寒假趕作業“新式武器”(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19 11:20:41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如果讓“寫字機器人”這樣的東西被中小學生大量使用,會嚴重影響到學習的誠實性。用機器人代替自己寫作業,嚴格來說也是一種作弊行為,一旦養成了這種不良習慣,進了大學后就會很難做到學術誠信。
與其質疑孩子,不如思考一下作業內容
新民晚報記者了解到,上海不少中小學在語文作業改革上已經做出探索,利用假期為學生開出閱讀書單,這些需要高階思維的作業,是寫字機器人無法勝任的。
例如,格致中學高一年級已經連續多年為學生布置一份充滿書香的語文作業,其中包括:
閱讀《水滸傳》中的集中描寫某個人物的章節,為他做一篇500-1000字左右的小傳;完成一副春聯,開學后開展評比;從勒龐《烏合之眾》、波茲曼《娛樂至死》、楊絳《洗澡》三本推薦書目中選擇一本做讀書筆記等。
上海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系主任王健認為,教師應當給作業增加設計感和個性化:
人工智能必將深度影響教育。乃至將來腦機接口技術成熟了,大量的浩如瀚海的知識都可以直接以芯片植入的方式接入孩子的大腦。這意味著一味灌輸知識的教育模式將徹底被淘汰。
但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授業(知識的傳承),所以在未來技術發達的時代,教育的價值一方面是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思維的訓練,更為重要的是“傳道”和“解惑”,價值與情感,信念與品質,這些要素機器很難取代。
每個學生都要做作業,但是每個學生應當做不一樣的作業,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進度完成同樣的作業。教師應當給作業增加設計感和個性化。
教育技術不能替代教育藝術。未來的教育一定是這樣的——
經驗會失效:知識密集型的標準化教育退出舞臺;溫度將永存:關注價值和意義的人性教育生命常青;人機能共生:走向理想形態的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教育。
“技術也許對目前的教育帶來沖擊,但它的發展是不能夠阻擋的。”楊浦區少科站站長胡建民強調,不能用過去的觀點看待未來的教育,而應積極面對和擁抱技術革新給教育方式和理念帶來的變化。
胡建民介紹,機器人會寫硬筆書法、軟筆書法,這些技術并不新鮮,但能夠識別和模仿筆跡,確實是一大進步。與其質疑這會不會讓我們的孩子更“懶惰”,不如思考一下:
是不是老師布置的重復抄寫、機械訓練的內容太多了?
是否能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讓更多的孩子有時間去創意創新,從使用機器人,到創造自己的機器人?
不能一概否定抄寫作業的重要性
抄寫真能退出中小學生的學習領域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有教師表示,尤其是像語文、英語、歷史這樣的人文學科,抄寫和模仿都是必須的,特別是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內容,抄一遍甚至多抄幾遍,自然就會加深印象。人們常說的“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平時抄寫的東西多了,儲備也就多了,將來運用起來也就可以得心應手許多了。
即使是單純的寫字抄寫,在華東師大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編王意如教授看來,不能因為現在出了“寫字機器人”這個爭議問題,就因噎廢食一概否定抄寫的必要性:
像語文這樣的學科,低學段的學生必須經過必要的抄寫訓練才能學好漢字。
漢字與拼音文字不一樣,漢字表義,筆順多,部首也有兩百來個,還有不同的結構,如果小學低年級學生不每天認真抄寫,要真正學好漢字是不太可能的。小孩子怕抄寫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畢竟學習不是一件“輕松”和“享受”的事情,該寫的必須寫,該抄的必須抄,有些還是需要多抄幾遍才能達到學習效果的。
這個道理要跟學生們講清楚,一方面不要依賴“寫字機器人”,另一方面不要埋怨應當接受的抄寫訓練。有些必要的抄寫,是教學的必然過程,不可能忽略,問題是抄寫的量要把控好。
就拿現在小學一二年級語文識字來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字只要會認、會讀,另一部分字才要求會認、會讀、會寫、會用。可能會有一些教師自己提高了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對教材里的每個字都要做到會寫和會默,這就勢必加大了抄寫量。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面對這種寫字機器人的出現
你是怎么看的?
你會允許自己的孩子
用機器人幫忙補作業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