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級語文課內閱讀訓練與答案(5)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7 13:36:49

3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大地震襲擊臺灣。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4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 輕)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5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 寬敞)的地方才算 。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振 震)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6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同胞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問題:
1、這里的“即將調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 年輕人的生命 )。
2、在文中有兩組反義詞,它們是( 凋零-----綻放,蒼白----紅潤 )。
3、從加點的兩個詞語中(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我讀懂了救活年輕人的辦法( 只有一個 )。
4、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 ,( 1999 )年( 9 )月( 22 )日,( 杭州 )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 臺灣 )青年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5、(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句話體現了什么?
答:體現小錢對生命的渴望;
6、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這句話體現了什么?
答:體現了臺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的優秀品質;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7.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骨髓的人。這句話主要寫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嗎?
答:在沒有親緣關系的人中,找到適合的骨髓非常(困難);(答:不行。因為可能表示不確定性,更加準確,而且突出了尋找骨髓的不容易)
8.課文中有兩個“靜靜地”,分別說明了什么?
答:第一個說明(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和對骨髓的期待);第二個則說明(是臺灣青年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讓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課文前后兩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對比,使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加突出。
9、把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換個說法,意思不變:李博士必須停止工作
10、最后一段的“生命橋”是指:血脈親情
11、畫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將(年輕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年輕的生命就將結束。突顯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12、“在同一時刻”指的是:“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
13、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是(環境) ,說明李博士和臺灣青年正處在(危險中),襯托出他們(不顧自身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
14、第四自然段補充說明青年目前所處的狀況,反襯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轉折作用,這段心理 突出臺灣青年心系大陸同胞的可貴品質.
15、注音:沉者( )間隔( )骨髓( )
16、“此時此刻”指( 發生余震的時候 )。說明當時的情形( 非常危險 )。
15、讀了第四自然段后,擬從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學到了那些品質?
答: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李博士為了救小錢不顧自己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
16、第一自然段是環境 ,時間的精確,既點明 難忘,又預示時間的寶貴。“陽光”、“桂樹”、“香氣”烘托出環境的幽美與清新。
第二十五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 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上修身課,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魏校長的問題。有的說:( “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 “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 “ 為掙錢而讀書 ”“為吃飯而讀書” )……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 。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
3、你怎樣理解選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由此可見周恩來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周恩來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聯系起來,可以看出他少年時代已立下大志,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愛國少年。
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 少年 )時代的一件事,它深刻 到(“中華不振”)的含義,它意思到( 中國 )必須( 振興 )的重要意義。
5、在“有志者當效周生”這句話中,“有志者”的意思是( 有志向的人 ),“效”是( 效仿)的意思,“周生”指的是(學習周恩來),這句話的意思是( 有志向的人都應該像周恩來學習 )。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