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1 15:00:00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案 一年級教案
8.照樣子說一說。
我想去看北京天安門。
我想去看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去看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去看_________________。
三、布置作業(用時:7分鐘) 1.說一說,看一看。
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北京的了解。
2.教師在《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聲中布置作業:搜集北京風光圖片,辦一期以“美麗的首都——北京”為主題的圖片展。 1.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北京的了解。去過的同學可以拿出自己的照片進行展示。
2.學生進行句子訓練。
3.學生搜集圖片,辦一期以“美麗的首都——北京”為主題的圖片展。 9.自己還了解哪些美麗的地方,和同學們說一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批注
3 一個接一個
導學案設計
課題 一個接一個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課文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采用詩歌的體裁,以小見大,揭示了“我”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課文除了有識字寫字的任務,還有通過朗讀體會“我”的心態變化,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充分感受閱讀的魅力。因此,作為導學案設計,我將重點放在朗讀上,通過各種方式的讀,“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將“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1.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戲。(學生)
2.踩影子、跳房子等各種游戲的相關視頻。(教師)
3.教學輔助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創設情境,猜測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孩子們玩各種游戲的視頻,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
3.指導理解課題中的“接”字。
4.你覺得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接一個”做什么呢? 1.根據視頻內容,說出游戲的名字,并根據引導說出課題。
2.齊讀課題。
3.識記“接”字,并說說“接”在課題中是什么意思。
4.說出自己的猜測,注意語句要通順、連貫。 1.照樣子填空。
例:一個接一個(的快樂)
一個接一個(地說)
一個接一個( )
一個接一個( )
一個接一個( )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用時:15分鐘) 1.課件出示讀文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指導學生自由學習生字,閱讀全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指名讀第一小節,教師引導識記“覺”“再”“過”“各”
“種”“樣”“夢”幾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覺”的正確讀音,學習“夕字旁”。
3.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練習說話。
4.指讀第二、三小節,識記“伙”“伴”“卻”“趣”這四個字,學習“卩”這個部首。
5.訓練說話:伙伴、有趣。
6.齊讀最后一個小節,識記“這”。 1.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先獨立學習,再同桌互讀,交流學習情況。
(1)先借助拼音讀一讀,認一認,拼不出來的請教同桌。
(2)學生找出難讀的音,會讀的學生當一當“小老師”領讀。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樣”和“種”可以利用偏旁幫助理解識記;“夢”“各”“覺”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也可采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再”可以用筆畫法識記。
3.根據圖畫和各種情境練習說話。
4.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并能組詞。
5.嘗試用“伙伴”和“有趣”這兩個詞語說話。
6.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這”。 2.讀準下面生字的字音。
接 覺 再 做
各 種 樣 過
夢 伙 伴 卻
趣 這
3.組詞。
夢( ) 卻( )
過( ) 接( )
伙( ) 各( )
做( ) 趣( )
4.多音字組詞。
jue?( )
覺
jia?o( )
5.用所給的詞語練習說話。
各種各樣:__________________。
伙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用時:10分鐘) 1.指導學生按小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2.指導學生自由讀文,明確課文主要內容。 1.先標出小節,然后朗讀。
2.分小節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我”的哪些經歷。 6.讀課文,填空。
(1)這篇課文一共有( )個小節。
(2)課文講了( )。
四、認真觀察,指導寫字(用時:10分鐘) 1.指導書寫“過”“各”。
(1)幫助學生認識“橫折折撇”這個新筆畫。
(2)提醒學生注意“過”字的書寫順序。
(3)指導學生觀察“各”字上半部分“折文”的寫法。
2.指導書寫“種”“樣”。
(1)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相同的地方。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