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拿別人家孩子和自家孩子比,會對孩子產生什么影響?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28 09:58:06

兒子快3歲了,正好我妻子的哥哥家也有一個男孩,比我兒子小半歲。這個小家伙已經上幼兒園了,我兒子還沒上。每次兩家見面孩子們一起玩之后,我妻子都一臉不高興地數落兒子的不是,總覺得兒子比人家差。比如那孩子已經會認1~10,而我兒子還認不好。人家一走她就使勁逼孩子馬上認,孩子不想學,哭了起來,她會更生氣。我想知道,這對寶寶會有什么影響嗎?我該怎么辦?
專家解答
3歲左右的孩子,通常不能準確地進行自我評估,他們對自我的認識相當一部分來自外部評價,比如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老師和父母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都會影響到孩子以后怎么學會評價自我。
如果父母和老師經常用孩子和別人比較的結果對孩子進行評估,那孩子今后會怎么評估自己呢?
他會以別人的成績和能力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成績和能力!如果比別人好,可能會覺得很成功;如果沒有別人好,可能會覺得很失敗,甚至會嫉妒別人。這樣的“比”,不僅是因為父母沒有認清孩子的特點和能力,也讓孩子自己迷茫,認不清自己。不分青紅皂白用別人的孩子狀態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并不能激發出父母本來想讓孩子擁有的進步內在動力。
那么,怎么能夠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呢?
一方面,讓孩子認識自己,讓孩子關注做事情的本來目的。在很多幼兒園里,孩子們都很熱衷于比賽吃飯的快慢、多少,有時候老師都不由自主地鼓勵吃得快、吃得多的孩子。但其實,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吃飯不是比賽,吃飯是為了得到足夠、均衡的營養。每個人的胃都像一個小口袋,大小也不一樣。如果覺得自己的“小口袋”裝滿了,有足夠的能量幫自己長大,就可以了。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學習、生活,甚至人生,都不是比賽,我們做很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要和別人比賽。
另一方面,在真正競賽的時候,要引導孩子關注自身的進步和努力。比如在這次比賽中做到了哪些?有哪些進步?付出了哪些努力?如果是團隊項目,和別人的合作怎么樣?
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盲目攀比,而要關注自己孩子的能力,確定自己的養育目標。關注自身能力的外部評價會讓孩子逐步認識自己,并學會能夠逐步針對自己的能力,給自己設立更合適的目標,這才是人生成長中最重要的進步。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