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垃圾侵蝕未成年人,天性和好奇心在“作祟”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19 08:25:50

網絡垃圾侵蝕未成年人 天性和好奇心在“作祟”
今年兩會,全國青聯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提案》《關于在網絡直播環境中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提案》兩份關于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提案。
提案中提到,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遠高于同期全國人口互聯網普及率的57.7%。69.7%的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機,他們在日常的手機應用中,玩游戲的比例占到64.2%。
同時,截止2018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達到4.25億人。調研顯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網民中經常觀看直播的比例分別達到6.4%、18.3%和20.5%。
上述數據直觀反映著當前無法回避的現實。
對于這當下“見怪不怪”的現象,王義軍提出自己的看法,“從本質而言,人喜歡游戲幾乎是天生的。”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境遇不同,天生有不同的取向和偏好,從理論上來說,都有沉迷網絡的可能性,只是有的孩子走得遠、走得偏。”王義軍表示。
然而,顯而易見,“遠”與“偏”卻給未成年人帶來嚴重的危害和后果。
“最直接的危害在于影響學習,影響身心發育,長時間對著屏幕不動,不利于身體健康,這也是令很多家長煩惱的地方,感覺沒有良策可施。”王義軍感觸道,面對網絡游戲,家長要保持正確、客觀的態度,積極發揮正面作用,最為關鍵。
在馬海軍看來,好奇心是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主因之一,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而未成年人有著更重的好奇心。
在實際工作中,馬海軍遇到過很多沉迷網絡導致社會危害的案例。
“在我辦理的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從他們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看到遭受網絡暴力內容影響的痕跡,在現實生活中去模仿從網絡上看到、學到的一些不健康內容、場景,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網絡游戲語言。”馬海軍深有感觸。
“毫無疑問,網絡游戲中的暴力、色情內容對未成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性格、心理的養成會產生影響。”馬海軍表示,在這一點上,他堅持認為要保證為未成年人提供綠色的網絡產品。
“對于網絡游戲,我本身并不排斥,它是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不能視為洪水猛獸。但是,孩子不能太過于沉迷,不能因此而荒廢其他,不能占據日常生活主體,這是一個度的問題。”馬海軍談道,對于網絡游戲,家長首先要接受,其次要積極引導,對孩子做時間上、程度上的適度控制,孩子會自得其樂,又能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