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隋書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22 22:50:00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隋書
豆盧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氣節。漢王諒出鎮并州,毓以妃注兄為王府主簿。從趙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儀同三司。及高祖崩,煬帝即位,征諒入朝。諒納諮議王頍之謀,發兵作亂。毓苦諫不從,因謂弟懿曰:“吾匹馬歸朝,自得免禍。此乃身計,非為國也。今且偽從,以思后計。”
毓兄顯州刺史賢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里諒不足圖也。帝以為然,許之。賢密遣家人赍敕書至毓所,與之計議。
諒出城,將往介州,令毓與總管屬硃濤留守。毓謂濤曰:“漢王構逆,敗不旋踵,吾豈坐受夷滅,孤負家國邪!當與卿出兵拒之。”濤驚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語!”因拂衣而去。毓追斬之。時諒司馬皇甫誕前以諫諒被囚,毓于是出誕,與之協計,及開府、盤石侯宿勤武,開府宇文永昌,儀同成端、長孫愷,車騎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顥等,閉城拒諒。部分未定,有人告諒,諒襲擊之。毓見諒至,紿其眾曰:“此賊軍也。”諒攻城南門,毓時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識諒,射之,箭下如雨。諒復至西門,守兵皆并州人,素識諒,即開門納之。毓遂見害,時年二十八。
及諒平,煬帝下詔曰:“褒顯名節,有國通規,加等飾終,抑推令典。毓深識大義,不顧姻親,出于萬死,首建奇策。去逆歸順,殉義亡身,追加榮命,宜優恆禮。可贈大將軍,封正義縣公,賜帛二千匹,謚曰愍。子愿師嗣,尋拜儀同三司。大業初,行新令,五等并除。未幾,帝復下詔曰:“故大將軍、正義愍公毓,臨節能固,捐生殉國,成為令典,沒世不忘。象賢無墜,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ㄟx自《隋書》,有刪節)
【注】此處的妃指豆盧毓的妹妹,是漢王楊諒的王妃。
�。�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句是
A.毓兄顯州刺史賢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里/諒不足圖也
B.毓兄顯州刺史賢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里/諒不足圖也
C.毓兄顯州刺史賢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里/諒不足圖也
D.毓兄顯州刺史賢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里/諒不足圖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諸侯之死,此處是指隋高祖文帝駕崩。
B.敕書指隋斷帝的詔令,敕書中的“敕”指君王詔命、詔令。
C.車騎安成侯元世雅是用官職、封號、姓名稱人,是古代稱人方式之一。
D.堞,指城上如齒狀的矮墻,逢敵人進攻時可用于隱蔽。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豆盧毓守節不渝。他曾若諫發動叛亂的楊諒,但未獲采納;他假意順從,轉而與楊諒斗爭;后城破被殺,以身殉國。
B.豆盧毓遇事果斷。他策動朱濤共同出兵抵抗楊諒,失敗后當即將其斬殺;并聯合多位將領堅壁應戰,拒絕楊諒入城。
C.豆盧毓機智應變。他用計騙過守城的士兵,用箭射退攻打南門的楊諒;并安排稽胡積極備戰守城,把楊諒逼至西門。
D.豆盧毓榮顯身后。他死后因智謀和大義受到朝廷的封賞,他的兒子因此繼承爵位;后來受到皇帝的特詔而不絕奉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贊h王構逆,敗不旋踵,吾豈坐受夷滅,孤負家國邪!
�、跁r諒司馬皇甫誕前以諫諒被囚,毓于是出誕,與之協計。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