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6 09:32:39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恒昌店巷小學的學生和家長在參加“兩人三足”趣味游戲。新華社發
當“北大畢業”“留美研究生”的身份標簽與“12年未回家過春節”“與父母決裂6年”連在一起,會產生什么反應?
近日,一封兒子“控訴”父母的萬言書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什么樣的恩怨讓父母與兒子之間落下如此裂痕,難以彌合?父母與兒女,在愛與被愛之間,還有多少情感黑洞說不清,道不明?當前親子關系的發展演變呈現出哪些變化和特點?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家庭教育所折射的問題?
1、“孩子沒有理由不聽父母的”
“過度關愛”是故事主人公王猛(化名)以萬言書“控訴”父母的最大“罪狀”。在長文中他列舉的幾個記憶深刻的事例,包括母親不接納他男孩子剛強、自主的氣質,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一切;他喜歡奧數,但母親并不支持,反而在他遇到挫折時冷嘲熱諷;求學路上,高中想換學校卻遭到父母拒絕,在北大求學直到在美國讀研究生,均被父母通過“老朋友”遠程操控。
王猛的遭遇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同情,盡管屬于個案,但沒人能否認,類似的細節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不停攀比別人家的孩子、強迫孩子做交際籌碼、把包辦一切包裝成愛……教育專家尹建莉對此分析說,子女和父母不幸形成“絞殺關系”,父母往往是難以改變的一方,因為他們是家庭關系的建構者和主導方。她認為,作為子女,當意識到無力改變時,最好的方法是遠離,“王猛的選擇既理性,又妥當”。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于甜在保送研究生期間,被心儀的學校拒絕了。面臨著升學的迷茫與焦慮,她向父母提出“留在本校讀研”,但是卻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在于甜看來,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瞎指揮”,“從小到大,學習、個人生活,甚至職業選擇都被束縛了”,而她一直期待與父母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能夠互相敞開心扉。
“孩子的獨立性與父母的支配欲就是矛盾體。”研究家庭教育30余年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趙忠心告訴記者,“中國的父母控制和支配孩子的欲望往往過于強烈,這是由于中國有著‘人身依附’的傳統觀念。家長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沒有理由不聽父母的。在家庭關系中,家長與子女的地位很難平等,單向的管束多、雙向的互動少,單純說教多、實踐鍛煉少”。
2、升學要素主導家庭教育
孩子與父母相處的矛盾,遠比“控制和支配”更為復雜。十年前,趙忠心曾總結親子關系的三種主要類型,分別是控制型、溺愛嬌慣型、有條件的放任型,“有條件的放任指的是家長特別關注學習成績,如果學習好,其他都可以不用管,這種情況以往也不鮮見”。
當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素質教育不斷擴展,記者發現,從總體上看中國家庭關系中的親子關系正在好轉,盡管父母與孩子之間觀點各不相同,但雙方已懂得妥協。
70后的張琴家住上海,有一個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琪佳。琪佳認為自己與父母是“朋友關系”,在日常的溝通上不存在問題。當觸及不誠實、不懂感恩的“原則問題”時,張琴才會和孩子紅臉。
2017年,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主持一項針對8000名上海家長的問卷調查,經過與十年前的監測結果對比發現:目前,家庭中親子互動獲得極大改善,家長更傾向于平等對待孩子,學習、做人、交友是親子交流的主要內容,做人和品行占比很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