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容易誤解孩子的四大行為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28 11:54:17

本文選自《點燈的心》的博客,點擊查看博客原文
作為家長[微博]的你已經足夠了解你的孩子了嗎?其實孩子寶很多行為并不是出于這個動機卻被父母先入為主地想當然呢,比如都會發呆,或者是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完美主義行為。孩子的這些行為很容易遭到父母的誤解,以為這是笨的,或者有問題的。越了解孩子當前的狀態,就越能使家長的教育切中要點,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認同的愉悅。日常的細致觀察很重要,和孩子的溝通更重要哦!我們先了解一下孩子最容易被家長誤解的4個行為吧。
1、發呆就是有問題
小案例:媽媽發現瑋瑋有時會自己攤坐在沙發什么都不做,媽媽問他在做什么,他支支吾吾不知道說什么,有幾次媽媽還看見瑋瑋他自言自語,媽媽擔心瑋瑋這些行為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寶寶會發呆或許是因為他剛玩得太累了,在稍微地休息一下;或許是寶寶在思考問題;或者在心理獨白。有時候寶寶會自言自語,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這是寶寶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內部語言,是寶寶學習語言的畢竟過程哦。
如果你發現寶寶在發呆,盡可能不要打擾他,讓他有獨處的時間和環境。其實寶寶的學習也需要思考和沉淀的時間,發呆的時候正好能讓寶寶“安靜”下來。家長可以在遠處忙自己的事,不要過度去關注他,讓他自己玩玩具,自己思考,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就不要輕易地去打擾他了!
2、追求完美是笨
小案例:媽媽發現玲玲每次把玩具收進柜子里的時候,玩具的邊緣要和柜子的邊角對得整整齊齊。有次奶奶幫玲玲收拾玩具,擺放整齊以后玲玲說“不是這樣子的”然后又重新自己收拾一遍。
每個寶寶都有著他自己的完美主義,有時候寶寶的這些行為在父母看來真是吃力不討好,寶寶這樣是笨笨嗎?其實寶寶不斷地重復做這些瑣事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規則秩序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完美敏感期”。
這是時期的寶寶做事情講究完整性,他們認為事情就該這樣做的,如果家長插手或者影響到他原先的計劃,他不僅會感到糾結,而且會不厭其煩地再做一次。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
在這個階段看,家長應多給寶寶耐心和寬容,如果他有著自己的規則,就任由他自己完成,盡量不要催促他或者罵他這樣做很傻。家長可以多給寶寶的行為一些指引,也多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在行為上有著一定的規則,其實也有利于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