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外活動方案(二)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2 21:28:54

小學課外活動方案(二)
親近大自然----手拉手課外實踐活動方案
【活動意圖】
小學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除按照課程計劃安排上課外,還有一部分時間由學生自由分配。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富于幻想,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感興趣。但是想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這是因為傳統課堂教學有局限性。因此,為了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我們應提倡開展積極的課外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城市的擴大,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城市化、信息化、網絡化。以前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學會的東西和掌握的本領,因為遠離農村,缺失玩伴,家長的呵護,造成兒童通過自己的體驗而學習的機會急劇減少,從而剝奪了城市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權利。對兒童來說,大自然越來越成為一個建立在電視媒體上的概念而非親身體驗的實體。人是大自然之子,是大自然中孕育誕生的,人與大自然有著天然的聯系。大自然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環境,也是豐富人類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遠離自然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也將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可以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拓寬孩子的眼界,讓他們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獲得一雙發現美、創造美的眼睛,引導他們感受大自然的頑強生存、博大胸襟等生命現象。因此,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為
孩子創造盡可能多的親近自然的機會。
【活動目標】
。ㄒ唬┣楦、態度、價值觀
1.通過一天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農家生活,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2.感受大自然的豐富美感、博大胸襟、頑強生命,培養學生對自然、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認識到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4.激發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培養吃苦耐勞的頑強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
6.在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ǘ┘夹g和能力
1.讓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習用相機拍下美好的瞬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設計鵝棚、隊標、隊旗,制作南瓜燈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3.學習種莊稼,包餛飩,制作南瓜餅,野炊等勞動,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樂于展現自我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5.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ㄈ┲R
1.了解棉種場的地理風貌,感受魚米之鄉的美麗富饒。
2.懂得莊稼播種、生長和收割的有關知識。
。.懂得野炊的方法和注意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