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管”,孩子成績才會好?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6 20:46:38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越是擔心孩子學習不好的家長,孩子就真的成績不理想;反而是有些父母不怎么“關心”孩子學習的,他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卻挺好。美國一位教育學家研究發現,現在的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外界原因對學習喪失興趣或無能為力,甚至沒有學好的信心。在別人的眼中,這些孩子什么補習班都上了,學習也比別的同學更努力,倒是越學越回去了。有些父母懷疑是孩子的智商有問題,其實不然,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分不開的聯系。
過分干預讓孩子越學越差
孩子成績老上不去,家長想盡了辦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孩子卻一點兒也不急。很多家長害怕孩子“輸”,所以在孩子學習這方面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整天繃著,思維和眼睛的焦點永遠落在孩子身上,寸步不離,想要找出孩子身上所有的缺點并加以改正。可孩子卻不吃這套,甚至出現反感和抗拒的情緒。而家長正因為怕“輸”和高度緊張,判斷和思考的神經很容易會出現偏差甚至盲從,孩子學習上的每個細節都要干預。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陷入惡性循環,家庭教育自然也就陷入了盲區。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八大錯”,家長犯錯了嗎?
1、愛嘮叨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孩子抱怨父母,一聽見父母的嘮叨就“煩死了!”家長嘮叨自然是為了孩子好,但我們不妨想一想,如果夫妻之間彼此也總是嘮叨不絕,你們會不會也煩透了?估計有不少的夫妻比孩子更討厭嘮叨聲,孩子感到反感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嘮叨是錯誤的家教方式之一。
2、好數落
有的家長在家見不得孩子不學習,孩子只要一停下來,等待他的就是一通數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看某某家的……”總是數落。其實很多時候,數落比嘮叨更讓孩子反感。數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打壓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學習起來自然也就沒有動力了。
3、訓斥、打罵教育
有的孩子考試失敗,家長不僅不懂鼓勵,反而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想要孩子上進。家長的心是好的,但是反復揪著孩子的失敗不放,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變得更加不愛學習,厭學甚至逃學。結果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對父母也產生了反感情緒,向父母關上心門,教育也變得更加難了。
4、達標式
有些家長會規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進入班級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看似鼓勵孩子,實際上是在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孩子會覺得緊張,越是緊張越是不達標,久而久之,孩子沒有自信,家長也會覺得累。
5、疲勞戰術
孩子在學校學習是題海戰術,家長在家也給孩子增加學習時間和試題,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讓孩子覺得疲憊,疲憊的學習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讓孩子對學習感覺厭惡,最終只能是得不償失。
6、包辦、陪讀式
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長都要操心,問長問短,無微不至。沒玩沒了的輔導,甚至舉家搬遷到學校附近,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美其名曰不讓孩子為生活分心。孩子的自主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也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誤會,覺得學習不是他一個人的事,甚至為了父母而學習,變得依賴而被動。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了”,“你該復習了”,這樣的催促在很多家庭里能夠聽到,尤其是媽媽,總喜歡反復地對孩子強調。久而久之,孩子厭煩了這樣的說辭,就會變成“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
8、愁眉苦臉式
家長總是為孩子操心,成天愁眉苦臉,卻不知道父母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當孩子結束一天疲勞的學習回到家,不僅得不到安撫,反而面對的是數落自己、愁眉苦臉的父母,孩子也許會從心里失去家庭生活的樂趣,不想回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