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尊重:我就要和父母“對著干”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7 21:05:32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已有了自己的意愿、觀點和看法,如果家長對他們的意愿不予理睬甚至進行壓制,那么孩子因得不到尊重,便會產生壓抑、怨滿和不服,離家出走,造成與父母“對著干”的逆反行為。
下面來看一位初中生女孩的逆反行為:
曉莉,女,初中一年級學生,在班里擔任中隊長。曉莉的媽媽反映,曉莉以前是比較乖巧聽話的,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可是,最近她發現曉莉“越來越不聽話”了,“主意多得很”,經常像故意跟父母“對著干”似的,而且倔強得很,不肯認錯和服輸。
最近發生一件事情令父母傷心不已:曉莉的一位同學過生日,準備邀請幾個同學一起到“肯德基”慶賀一番。曉莉的爸爸、媽媽心里不太愿意女兒跟那幾位同學交往,認為那幾位同學不求上進,而且,一貫節儉的他們也無法接受小孩子采用這種方式過生日,因此堅決不允許曉莉去參加。曉莉則認為媽媽對同學有偏見,說父母“老土”,堅持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爸爸、媽媽見女兒不聽勸告也很生氣,威脅女兒說:“你可以去,不過,去了就別想再進這個家門。”沒想到,女兒憤然說:“我就去,我再也不愿意見到你們。”
盡管曉莉最后沒有去參加聚會,但她一直在跟父母慪氣。曉莉的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明白平時一貫聽話的女兒為什么會越來越不聽話呢?
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辦?
在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突然對家長的話不會像之前那樣順從,越長大越不聽話,更甚者有時候父母三言兩語沒說好,孩子就離家出走了,要上述換作是我們自己的孩子,父母該怎么做呢?
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加,知識日趨豐富,自我意識亦隨之增強起來。到初中時期,大多數孩子有了自己的意愿、觀點和看法。此時,孩子的自我意愿若得不到尊重的話,心中就會感受到壓抑,從而產生不服與怨恨。這對于那些性格懦弱、順從慣了的孩子來說,一般不會流露于表面的。而對那些性格倔強、不愿俯首貼耳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會據理力爭,爭出個高低來。
而家長呢,大都抱著不予理睬的態度,把孩子的意愿置于一旁。因為在父母眼里,孩子是個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哪來那么多道理可講。這樣,必將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你無視他的存在,他便會反抗,與你背道而馳。這就是孩子之所以喜歡與大人“對著干”的心理原因。
那么,針對這一情況,父母應采取怎樣的對策呢?
一、樹立正確的教子態度。
對于需要逐步離開大人的懷抱、學會獨立生活的孩子來說,拒絕甚至反抗大人的意愿是常有的事,是他們為發展自己的“力量感”而進行斗爭,是很正常的。
如果父母能換個視角,將孩子的“不聽話”、“倔強”等行為看做是孩子發展自主性、獨立性、自信心、意志力、想像力、安全感等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積極信號,家長就會找到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是有價值的。同時,家長也能正確處理這類“力量的較量”事件,減少親子之間的斗爭,創造合作的關系,從而使孩子和父母雙方都產生“力量”感。
二、尊重孩子的意愿。
“爭取權利”是孩子經常想追求的目標。孩子認為,如果他們順從父母的命令,便是懾于權威而失去了自己的個人價值,這種恐懼心理激起他們努力爭取權利的意愿。當自己的提議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時,心里反而激發起一股“倔強勁兒”,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不能聽憑父母擺布;覺得父母對他的干涉是不尊重他。因此,父母應該經常保持與孩子的平等對話,允許孩子發表個人的想法與見解。
三、與孩子協商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要和孩子的倔強“較勁兒”,否則有可能導致兩敗俱傷?梢云叫撵o氣地與孩子面對面地進行協商,以便求得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