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在深入討論和思考中得出結論(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9 20:54:52

比如,在講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告別小學時代》一課時,我在開課導入設計中加入了自編的翻唱歌曲《時間都去哪了》:
走進校園想起他,教室里的老師呀,童年生活多難忘,揉進了您的白發。
記憶中的紅領巾,飄揚在我的心里,多年呵護總難忘,最愛的是你興華。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快樂就散了,匆匆小學就結束,滿腦子都是同學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聽您教誨就走了,上學放學寫作業,轉眼就只剩下老師一個人了。
歌曲的使用,配合教師課前搜集記錄孩子成長過程的照片和視頻資料,迅速拉近了現實和過往的距離,促進了學生情感的迸發。情感的釋放有起伏、有層次,游戲的出現也對情感的過渡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課堂環節具有情境美,教師注入了自己的感情,讓學生從正面談過去,留下了對老師、對母校的感情。感應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覺得今天不留遺憾,畢業后也戀戀不舍,培養了學生對時光的積極情感。同時整節課讓學生充分參與,從多個方面、多重內容上,讓學生有的說、能夠說、愿意說,體現出課堂的參與美以及跳躍美。
不論是低年級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年級對社會生活的初步了解,還是高年級對國際視野的拓展,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全面關注學生,要在情感目標的達成當中投入自己的極大分量。只有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真情實感地呈現,才會對學生的成長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既然已經肩負“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使命,那就更應在新時代里敢于作出一份新成就。
有為在明天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召開,更加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正在統籌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的建設,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學生“拔節孕穗期”種下理想信念的種子,如何把小學德育課做得更好更能浸潤?我想,就是要在“八個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創新方式、拓展渠道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討論,深入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比如在講授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中《周末巧安排》一課時,我在課前安排學生與家長共同度過一個周末,然后再通過家長發來的孩子周末生活照片、視頻,讓孩子們互相了解其他同學如何過周末,家長、孩子在互動活動中感受到了親子快樂。很多家長表示,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課程,既讓孩子有機會親近大自然,也讓一家人享受到了久違的親情溫暖。布置課后延伸作業時,我又安排學生重新設計一份更科學的周末安排表。讓二年級學生自己動手做計劃、搞設計,從課堂對接到生活,還能讓學校與家庭生活聯系在一起,樂做、樂學。這對小學生來說,意義是非常大的。
“奮斗沒有終點,任何時候都是起點。”我想,接下來的德育課程中,我們應該不斷豐富充實教學方式、教育形式,不斷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更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作為新載體讓學生在學校小課堂中看到未來大世界。同時,大中小思政教師也應該坐在一起多進行一些具有銜接意義的互動交流,既滿足教師在本階段思政教育的發言權,又應該讓教師擁有對后續發展空間的知情權。如同蓋一座樓房,雖然砌墻的不管內裝修的,但地都砌不平整,怎么做下一步的裝修?
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繪就了未來思政課教育發展的藍圖,我們更應該勇立潮頭敢為先,不斷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把基本原理變為生動道理,解開學生的思想困惑。我們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內心的訴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學生相互溫暖,相互點亮彼此心靈。(作者:王良,單位:陜西省西安興華小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