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游丹霞記(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25 12:53:58

參考答案:
9、答案D。(疏:注疏,對經書的解釋)
10、答案C。(所謂“蛇蟠蚓屈,縱橫無窮”,是指山路水路蜿蜒曲折。①是描繪山形多橫的褶皺,沒有豎直的紋理的;④說明山路陡峭狹隘;⑤與路途完全無關:所以排除這三句。②體現(xiàn)出水路蜿蜒反復的特點;③體現(xiàn)山路的蜿蜒曲折;⑥說明兩地直線距離之近,從而側面表現(xiàn)山路之曲。)
11、答案B。(第二段“山高千丈,緊挨著窗戶,似乎壓迫著人的魂魄”,是實景,并非夢中景。)
12、①第二天,我沿著原來的路下山,就像在溫習功課,更加覺得很有滋味。(“循”“理”各1分,大意1分。)
②這時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轉曲折的樣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轉就不是好文章。(“作態(tài)”、“功”各1分,大意1分。)
③名山大川,還有混沌而沒有被開辟的,像黃河的源頭,到元代才被探訪到,這就是證明。(“辟”、“此其證也”判斷句各1分,大意1分。)
13、答案: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經義更無津涯。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后人,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文言文參考譯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達廣東東部,聽說仁化縣有風景優(yōu)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順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訪。山勢從平地上突起,有橫的褶皺的形象,沒有直的挺立的山峰,一層山峰來了之后,層層山峰也迎面而來,完全圍住沒有斷口。(我)懷疑嶺南離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說山峰的形狀也好像都成了螺紋嗎?特別讓人驚奇的是,左面的窗戶剛看見,剛離開,右面的窗戶又來了;前面的船舷看見它,剛離開,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著客人,還是客人留戀山呢?朦朧模糊,不能夠想象出來。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見丹霞山到處是絕壁,沒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側裂開了一條縫,就像被鋸子斜斜地鋸開一樣。人側著身子進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著鐵索向上攀登,見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樹根作梯級,就像天然形成的臺階一般,腳下絕不會打滑;沒有樹根作梯級的地方就開鑿山崖做梯級,細數一下共有三百級臺階。到闌天門的山路最為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山路的盡處上面橫放著一塊鐵板作為進出的門,若一人拿著長矛守衛(wèi),那么連一只鳥也飛不過去。山上的樓臺廟宇很堅固,又很寬敞,開鑿山崖形成溝渠,把泉水引到寺廟的廚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懸崖之下,懸崖像高高張開的布覆蓋著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環(huán)抱,就像是各國的諸侯拿著文書來朝見,夾雜的山嶺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鷂鷹張開兩翅或蠻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靜觀樓,山高千丈,緊挨著窗戶,似乎壓迫著人的魂魄,連夢中也覺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進去好幾丈,泉水如珠子般懸空滴落,躺在床上終夜聽著泉水叮咚的聲音連綿不斷。山澗有很多身上有著美麗花紋的魚兒在游動。我放下筆靜坐一會兒,不知不覺已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有家,也忘記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著原來的路下山,就像在溫習功課,更加覺得很有滋味。站在高處眺望自己上山的路,從江口到這里,山路就像龍蛇蚯蚓那樣彎彎曲曲,縱橫交錯無窮無盡,大約有一百里那么遠。如果用鄭康成虛空鳥道的說法,拉成直線行走,那么從五馬峰到丹霞,一會兒就可到達。這時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轉曲折的樣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轉就不是好文章。但從高處俯視山下,丹霞山確實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階上一級一級地挪下山。
僧人問我,丹霞山與羅浮山比較怎么樣呢?我說:羅浮山的風景分散,找到一處美景的快樂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勞,丹霞山憑著美景的集中而勝出了。僧人又問我:丹霞山上沒有古碑又怎么解釋呢?我說:雁蕩山從南宋開始開發(fā),所以沒有唐代文人的題跋;黃山從明代開始開發(fā),所以沒有宋代文人的題跋;丹霞山是從我們這個朝代初期才開發(fā)的,所以并沒有明代的碑刻。從大禹到現(xiàn)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還有混沌而沒有被開辟的,像黃河的源頭,到元代才被探訪到,這就是證明。然而從這點來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賢圣人們的學說是無限廣闊的。如果因為前代的學者們偶然對經典作了一些解釋,就因此想小心謹慎地禁錮后來的學者,不讓他們再增加一點新的觀點,這真是淺薄而荒謬啊,大概不應該這樣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