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列傳第三十二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03 18:13:56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列傳第三十二
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歲時,其父令就學,輒逃歸。又遣于鄉校習《孝經》,旬余不識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獨往焚學堂,博士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兒數十人,與之戲,為行陣之狀,自稱將軍,日與之約,鞭其后期者,群兒皆畏伏。又市果均給之,益相親附。及長,善射,挽弓二百斤。漢乾祐中,周祖鎮鄴,仁瑀年十六。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廣順初,補內殿直。世宗嗣位,命衛士習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賜錦袍、銀帶。會太原劉崇入寇,世宗親征至高平,周師不利,諸將多引退。仁瑀謂眾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輩!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士氣益振,大軍乘之,崇遂敗績。世宗至上黨,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余人。擢仁瑀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及還京,又遷散指揮使。從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飛樓高百尺余,世宗觀之,相去殆二百步,樓上望卒厲聲嫚罵,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遠莫能及。仁瑀引滿,應弦而顛。及淮南平,身被數十創,賜以良藥,遷內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貢舉,仁瑀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聞喜宴日,仁瑀酒酣,攜所囑者詣居正切責之。為御史中丞劉溫叟所劾,帝優容之。太祖征晉陽,命仁瑀率師巡邊,至上谷、漁陽。契丹素聞仁瑀名,不敢出,因縱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數萬計。明年,群盜起兗州,賊首周弼、毛襲甚勇悍,材貌奇偉,弼號曰長腳龍。監軍討捕數不利,詔仁瑀掩擊。仁瑀率帳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盡獲其黨,魯郊遂寧。
開寶四年,遷瀛州防御使。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系獄當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愿以過失殺傷論。仁瑀曰:我為長吏,而兄子殺人,此怙勢爾,非過失也。豈敢以私親而亂國法哉?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為棺殮具。太平興國七年卒,年五十。贈河西軍節度,葬事官給。 (《宋史列傳第三十二》)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仁瑀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 乃控弦躍馬;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C 為御史中丞劉溫叟所劾;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D 因縱兵大掠; 不如因而厚遇之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現馬仁瑀勇猛善戰的一組是 ( )
①為行陣之狀,自稱將軍
②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
③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
④仁瑀引滿,應弦而顛
⑤仁瑀率帳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
⑥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為棺斂具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馬仁瑀小時候在鄉校學習《孝經》,因為教書先生的責打就在夜間放火燒了學堂,教書先生僅僅得以逃脫性命。
B.薛居正沒有依照馬仁瑀的囑托讓他結交的人考中,結果被馬仁瑀狠狠斥責了一通。因此事馬仁瑀遭到了御史中丞劉溫叟的彈劾。
C.太原劉崇入侵,世宗到高平親征,馬仁瑀挺身出陣大敗敵軍。世宗因此賜給他錦袍,并且升他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
D.馬仁瑀侄子喝醉了酒誤殺了一位平民,他并沒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將侄子處死,并將受害人妥善處理了殯殮安葬事宜。
13.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2分)
① 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余人。擢仁瑀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及還京,又遷散指揮使。(4分)
② 先是,薛居正知貢舉,仁瑀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4分)
③此怙勢爾,非過失也。豈敢以私親而亂國法哉?(4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