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方苞白云先生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06 11:17:13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方苞白云先生傳
①張怡,字瑤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總兵登、萊。毛文龍將卒反,誘執巡撫孫元化,可大死之。事聞,怡以諸生授錦衣衛千戶。甲申,流賊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系,其黨或義而逸之。久之,始歸故里,其妻已前死。獨身寄攝僧舍,不入城市,鄉人稱白云先生。
②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惟吳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窮鄉,雖賢士大夫不得一見其面,然尚有楮墨①流傳人間。先生則躬樵汲,口不言詩書,學士詞人無所取求。四方冠蓋往來,日至茲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③先君子與余處士公佩,歲時問起居。入其室,架上書數十百卷,皆所著經說及論述史事。請貳之,弗許,曰:“吾以盡吾年耳,已市二甕,下槨,則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親故夙市良材為具棺槨疾將亟聞而泣曰昔先將軍致命危城無親屬視含殮雖改葬親身之椑②弗能易也吾忍乎?”顧視從孫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時先君子適歸皖桐,反,則已渴葬③矣。或曰:書已入壙④。或曰:經說有貳,尚存其家。
④乾隆三年,詔修《三禮》,求遺書,其從孫某以書詣郡,太守命學官集諸生繕寫,久之未就。
⑤先生之書,余心向之,而懼其無傳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終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鄉之后進有所感發,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沒也。
【注】:
①楮墨:紙和墨。泛指有文字的東西。
②親身之椑(bì):貼身之棺。古人的棺槨有的好幾層。椑為最里層的棺。
③渴葬:古禮,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異。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④壙:墓穴。
5.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 高:高明
B.先生則躬樵汲 樵:砍柴
C.顧視從孫某,趣易棺 趣:通“促”,催促
D.時先君子適歸皖桐 適:恰好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其黨或義而逸之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
B.吾以盡吾年耳 斂貲財以送其行
C.定附身衾衣,乃卒 設九賓禮于廷,臣乃敢上璧
D.而懼其無傳也久矣 故曰弊在賂秦也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平生親故 / 夙市良 / 材為具棺槨 / 疾將亟 / 聞而泣曰 / 昔先將軍致命 / 危城無親屬視含殮/ 雖改葬 / 親身之椑弗能易也 / 吾忍乎
B.平生親故 / 夙市良材 / 為具棺槨 / 疾將亟 / 聞而泣曰 / 昔先將軍致命 / 危城無親屬視含殮/ 雖改葬親身之椑 / 弗能易也 / 吾忍乎
C.平生親故 / 夙市良材 / 為具棺槨 / 疾將亟 / 聞而泣曰 / 昔先將軍致命危城 / 無親屬視含殮/ 雖改葬 / 親身之椑弗能易也 / 吾忍乎
D.平生親故 / 夙市良 / 材為具棺槨 / 疾將亟 / 聞而泣曰 / 昔先將軍致命危城 / 無親屬視含殮/ 雖改葬親身之椑 / 弗能易也 / 吾忍乎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怡的父親在一次兵變中殉難,此事上奏朝廷,張怡于是被授予錦衣衛千戶官職。
B.作者的父親在世時,曾在過年時節與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務聲名的張怡。
C.張怡臨終時拒絕使用親朋好友為他準備的棺材,是因為他想到了從前戰死的將士。
D.文章結尾寫了張怡家人獻書的事情,作者希望張怡的同鄉晚輩能妥善保存這些書。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賊陷京師,遇賊將,不屈,械系,其黨或義而逸之。(4分)
②俾鄉之后進有所感發,守藏而傳布之,毋使沉沒也。(3分)
(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白云先生“不立名義”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