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林大中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18 08:20:43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林大中傳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學,登紹興三十年進士第,知撫州金谿縣。郡督輸賦急,大中請寬.其期,不聽,納告敕投劾而歸。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禪,除監察御史。大中謂:國之大事在祀,沿襲不正,非所以嚴典禮、妥神明。上疏詳述。遷殿中侍御史。奏言:進退人才,當觀其趣向之大體,不當責其行事之小節。趣向果正,雖小節可責,不失為君子;趣向不正,雖小節可喜,不失為小人。陳賈以靜江守臣入奏,大中極論其庸回亡識,陰廢正人,儻許入奏,必再留中,善類聞之,紛然引去,非所以靖國。命遂寢。江、浙四路民苦折帛①和買②重輸,大中曰:有產則有稅,于稅絹而科折帛,猶可言也,如和買折帛則重為民害。今令納折帛錢,大失立法初意。朝廷以其言為減所輸者三歲。馬大同為戶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大中曰:是嘗為刑部,固以深刻稱。章三上不報。又論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報。大中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辭不拜,乃除大中直寶謨閣,而大同、之瑞俱與郡。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種,大中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訛言夜有妖,大中謂此必黠賊所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大中罷歸屏居十二年未嘗以得喪關其心作園龜潭之上客至擷杞菊取溪魚觴酒賦詩時事一不以掛口及侂胄誅,即召見,落致仕,試吏部尚書。嘉定改元,兼太子賓客。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贈資政殿學士、正奉大夫,謚正惠。大中清修寡欲,退然如不勝衣,及其遇事而發,凜乎不可犯。自少力學,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議、外制、文集三十卷。 (節選自《宋史林大中傳》) 【注】①折帛:指折納絹帛的一項重賦。
②和買:指政府于春季貸款給農民,至夏秋時令農民以絹償還。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中請寬其期 寬:寬延。
B.非所以靖國 靖國:使國家安定。
C.命遂寢 寢:罷免。
D.固以深刻稱 深刻:嚴峻苛刻。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中罷歸屏居/十二年/未嘗以得喪關其心/作園龜潭之上/客至/擷杞菊/取溪魚/觴酒賦詩時/事一不以掛口/
B.大中罷歸屏居/十二年/未嘗以得喪關其心/作園龜潭之上/客至擷杞菊/取溪魚/觴酒賦詩/時事一不以掛口/
C.大中罷歸/屏居十二年/未嘗以得喪關其心/作園龜潭之上/客至擷杞菊/取溪魚/觴酒賦詩時/事一不以掛口/
D.大中罷歸/屏居十二年/未嘗以得喪關其心/作園龜潭之上/客至/擷杞菊/取溪魚/觴酒賦詩/時事一不以掛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林大中正直敢言,他認為應提拔志趣志向端正的君子、退抑不正派的小人,他曾多次上奏章檢舉大理少卿宋之瑞,但朝廷最終不予回應,未作處理。
B.林大中關心百姓,他看到江、浙四路的百姓苦于折帛、和買的重賦,就向朝廷進言減免,看到城南百姓的田地因潮水漫進無法耕種,就用公款為百姓修筑田地。
C.林大中頗有見地,聽到郡中夜間有妖怪的謠言,他認為這一定是狡黠的盜賊干的,立刻捕獲并對之施以墨刑,使人心得以安定。
D.林大中從小學習努力,志趣志向不同一般。他清心修行不嗜欲,平時表現出來的樣子很柔弱,等到遇事發作起來時,卻凜然不可侵犯。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國之大事在祀,沿襲不正,非所以嚴典禮、妥神明。(5分)
(2)馬大同為戶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5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