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吳寬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07 10:50:24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吳寬傳
吳寬,字原博,長洲人。以文行有聲諸生間。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秩滿進右諭德。孝宗即位,以舊學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繼母憂,吏部員缺,命虛位待之。服滿還任,轉左,改掌詹事府,入東閣,專典誥敕,仍侍武宗東宮。宦豎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數移事間講讀。寬率其僚上疏曰:“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誦讀。古人八歲就傅,即居宿于外,欲離近習,親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納之。
十六年進禮部尚書,余如故。先是,孝莊錢太后崩,廷議孝肅周太后萬歲后,并葬裕陵,祔睿廟,禮皆如適。至是,孝肅崩,將祔太廟,帝終以并祔為疑,下禮官集議。寬言《魯頌閟宮》、《春秋》考仲子之宮皆別廟,漢、唐亦然。會大臣亦多主別廟,帝乃從之。時詞臣望重者,寬為最,謝遷次之。遷既入閣,嘗為劉健言,欲引寬共政,健固不從。他日又曰:“吳公科第、年齒、聞望皆先于遷,遷實自愧,豈有私于吳公耶?”及遷引退,舉寬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為之惜,而寬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年七十,數引疾,輒慰留,竟卒于官。贈太子太保,謚文定。授長子奭中書舍人,補次子奐國子生,異數也。
寬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于書無不讀,詩文有典則,兼工書法。有田數頃,嘗以周親故之貧者。友人賀恩疾,遷至邸,旦夕視之。恩死,為衣素一月。
(選自《明史吳寬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誦讀
B.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誦讀
C.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誦讀
D.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誦讀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后多指官員居喪。“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B.誥敕,亦作“誥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書。誥是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敕是帝王的詔書、命令。
C.廷議,即廷臣會議,具體方式多為按部門以商討問題的形式進行,結果須上奏皇帝,意見不一致時,應摘要奏聞皇帝作裁決。
D.太廟泛指古人祭祀祖先的宗廟,也包括皇帝的宗廟。祔廟指將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廟中。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吳寬品德高尚,才華出眾,擅長書法,會試、廷試都是第一,但最終不能入閣,朝廷內外都為他惋惜。
B.弘治八年吳寬擢升為吏部右侍郎。繼母去世吳寬丁憂辭職,當時吏部官職空缺,皇帝命令將空缺職位留著等待吳寬服孝滿。結果吳寬卻被任命為吏部左侍郎。
C.吳寬學問淵博。在禮部尚書任上,引經據典解答了皇帝對孝肅周太后祔廟的疑義,其他大臣們也多主張另外立廟,皇帝最終聽從了建議。
D.吳寬堅持自守正道,能周濟貧困的親朋故舊。皇帝不允許他退休,直到他死在官任上;在他死后授予他兩個兒子為官,這些都體現了朝廷對他道德品行及政治才華的肯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宦豎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數移事間講讀。(5 分)
(2)中外皆為之惜,而寬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5 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