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蹇義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08 22:10:28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蹇義傳
蹇義,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奏事稱旨。帝問:“汝蹇叔后乎?”瑢頓首不敢對。帝嘉其誠篤,為更名“義”,手書賜之。滿三載當遷,特命滿九載,曰:“朕且用義。”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嘗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永樂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傳諭太子,輒遣義,能委曲導意。帝與太子俱愛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輔皇太子監國義熟典故達治體軍國事皆倚辦時舊臣見親用者戶部尚書夏原吉與義齊名中外稱曰“蹇、夏”。
仁宗即位,義、原吉皆以元老為中外所信。帝又念義監國時舊勞,尤厚倚之。義視原吉尤重厚,然過于周慎。士奇嘗于帝前謂義曰:“何過慮?”義曰:“恐鹵莽為后憂耳。”帝兩是之。楊榮嘗毀義。帝不直榮。義頓首言:“榮無他。即左右有讒榮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時方修獻陵,帝欲遵遺詔從儉約,以問義、原吉。二人力贊曰:“圣見高遠,出于至孝,萬世之利也。”帝親為規畫,三月而陵成,宏麗不及長陵,其后諸帝因以為制。迨世宗營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齋宿得疾。遣醫往視,問所欲言。對曰:“陛下初嗣大寶,望敬守祖宗成憲,始終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贈太師,謚忠定。義為人質直孝友,善處僚友間,未嘗一語傷物。士奇常言:“張詠之不飾玩好,傅堯俞之遇人以誠,范景仁之不設城府,義兼有之。” (《明史列傳第三十七》,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榮嘗毀義 毀:詆毀 B.其后諸帝因以為制 因:因此
C.傅堯俞之遇人以誠 遇:對待 D.陛下初嗣大寶 嗣:繼承
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蹇義受到幾代皇帝“倚重”的一組是
①帝巡北京,命輔皇太子監國 ②小心敬慎,未嘗忤色 ③宣宗即位,委寄益重
④超擢吏部右侍郎 ⑤授中書舍人,奏事稱旨 ⑥軍國事皆倚辦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蹇義諳熟朝廷典章制度,通達禮儀,軍國要務處置皆稱上意,故國家軍政大事均倚辦于他,與戶部尚書夏原吉齊名。
B.蹇義原名蹇瑢,任職中書舍人,因奏事稱旨,太祖喜其誠篤,為之更名“義”,并親筆御書“義”字頒賜。
C.仁宗即位后,以其為國家元老,兼有監國功勞,愈加倚重。宣宗即位后準備修獻陵,征求他的意見,他竭力贊同修筑獻陵應本著節儉的原則。
D.宣宗在位的時候,楊榮曾經說蹇義的壞話,皇帝也認為楊榮不正直,蹇義卻反過來為楊榮辯解。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帝有所傳諭太子,輒遣義,能委曲導意。
(2)其后諸帝因以為制。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