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歌鑒賞:暮歸山中(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17 20:49:44

【賞析】
這首古體詩寫詩人的一個平常的生活片斷。詩人按照行動的足跡,安排了連續的四個場面。全詩沒有奇思妙語,沒有洶涌的生活波瀾。詩人只是揀取身邊日常瑣事,平淡的生活場景,略加點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給人以情真語切的感覺。
先寫歸家途中的情景。“暮歸山已昏,濯足月在澗。”暮色蒼茫,亂山昏暗。崎嶇的山道上,詩人信步歸家。在詩人的感覺中,溪澗潺諼,淙淙作響;明月初升,清輝撒冷;澗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這樣的清幽,這樣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別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辭·漁父》的故實,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身份、生活態度和高尚節操。起句擒題,所寫之景,所敘之事,無不是“暮歸”,無不是“山中”。
隨著詩人的腳步,眼前出現了一座山間陋室。“衡木棲鵲定,暗徑流螢亂。”其屋橫木為門,簡陋如此;鵲棲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徑幽暗,流螢亂飛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蕪,氛圍的凄清,家境的貧寒很好地表現了出來。詩人的感情通過“衡門”作了隱隱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門雖然簡陋,但如果自己不以為陋,也可以游息其間。賢者樂道忘憂,雖身處陋室,而不以為苦,反能自得其樂。這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盡管這種態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詩人就是以這樣的賢者自居,甘處衡門,自得其樂。從“棲鵲”、“流螢”等景物看,較一、二句所寫事物已有一段時間間隔,這時夜幕降臨已很久了。“棲鵲定”與“流螢亂”,這一“定”一“亂”,一靜一動,相映成趣,下字十分準確,是句中字眼。
接下來便是敘寫家人團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燈共蔬飯。”天色已晚,燈火已明,粗菜淡飯已具,妻子兒女坐等詩人歸家。和樂融融的山鄉田家生活顯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詩人佇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結,意蘊幽遠,含蓄深沉。“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夜已很深,萬籟俱寂;晚風習習,涼意襲人。詩人久久佇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見疏星點點,明月高懸,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尋,而失落追尋的究竟為何物,又顯得倘恍迷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無限空間。
全詩采用移步換景之法,層層推移,步步騰挪,使詩歌跳脫而有變化。詩人用疏淡的筆觸,通過平凡生活事件的敘述和特定環境的描繪,反映出詩人復雜的內心世界。有對山問恬淡生活的熱愛,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詩中的溪澗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閑人那種清高隱逸的旨趣。而暗徑幽深,流螢亂舞,又烘托出詩人煩亂茫然的情緒。詩的基調是較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籠罩了一層輕柔的迷惘和淡遠的惆悵。詩人運筆古拙,洗脫鉛華,純用白描,以平實直樸取勝,而不以夸飾渲染為工。初讀起來似覺有些乏味,但細加玩賞,便又能感覺到語雖淡而味終不薄。這也許就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