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故鄉的土地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20 11:57:21

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故鄉的土地
①故鄉的土地是一片肥沃而豐饒的土地。這片土地不僅沉積了一個民族太多的歷史和輝煌,同時,也沉積了黃河兩岸百姓太多的苦難與辛酸。
②中國的古都,有一半矗立在故鄉的土地上。古城的興衰,實際上也代表著文明的興衰。黃河這條可歌可泣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她哺育了依偎在身邊的炎黃兒女。
③故鄉的土地啊,上面生長著的是養活人類的糧食,而土地下面,埋藏著多少人間城郭呢?
④我們無意中挖掘出土一批文物,才知道了仰韶文化、殷墟文化、商城文化、李崗文化、賈湖遺址、太昊陵、南召猿人、許昌人等等。但這些不過是九牛一毛。中華民族經歷了多少個時代?總共也不過三十多個,但在故鄉土地上建都的就有二十多個。這地下還埋藏著多少不為人類所知的東西和事情?中原土地絕對是埋藏華夏文明的富礦。在故鄉的土地上,農民勞作,一不留神,一鎬下去,興許就挖出一個朝代,揭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⑤大地無言,她永遠都沉默著。這個沉默無語的土地被人類踩在腳下,為人類奉獻著一切,并不向人類索取什么。
⑥大地有言,大地的語言是用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實現的。這種形式就是通過土地上一年四季生長著的各種植物表達的。任何一顆種子或一束秧苗丟進泥土里,土地都用她博大的胸襟接納著這些弱小的生命。土地知道任何種子和秧苗一旦把根扎進自己的肌體,便是以吸取自己的營養來完成它們的生命延續。土地毫無怨言,她無私供給植物們所需的營養。那些仰仗著土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植物,它們鮮嫩油綠的肢體,它們絢麗多彩的花朵,它們豐碩飽滿的果實,我以為,這便是土地的語言。難道不是嗎?
⑦春天的腳步無法阻擋,春分過后一天一個樣兒,到了清明時節,再看土地上的麥苗,便是萬頃碧波,一派油綠,煞是好看。村莊的房屋也受了春的滋潤,被大地墨綠所浸染,便融入了這綠色的春天。
⑧夏季是故鄉最美的季節。夏至,正是小麥染花時節。從麥子開花到芒種前收割的一個多月的日子里,是故鄉大地最為輝煌的時刻。秋,是收獲季節。秋季也是農作物品種最多的季節。你若在這個季節來到我故鄉的土地上,你在心底也許會涌出“此處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感嘆。
⑨冬天,可能是家鄉土地最落寞的季節。寒冷把所有的綠色都掠走了,地面上已經少有莊稼,地皮多半都袒露著,人們需要貓冬,土地需要休眠。深翻的土地,土坷垃翹首以望,等待著靜靜的落雪,等待著那更凌厲的北風,來消融堅硬的土塊,儲備更多的墑情,為的是新的一年向人們提供更加充沛的物質財富。
⑩我們不得不承認,城市制造出的一種蔑視農耕與農人的文化,我們會不斷聽到鄉村衰敗的消息,但這些消息不會比股指的漲落更使人揪心。我們制造出來的蔑視農耕的文化,其蔓延的結果導致坑農害農事件屢出不窮。
11中國社會是一個耕的社會,中華民族是一個耕民族,一部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耕的歷史,這是中國的歷史也是中國的現狀,這是中國的現在也是中國的未來。當想著這些的時候,電視里正在播放世界糧食危機的消息。可以說有些人是麻木的,說糧食危機造成了非洲各國多少多少萬人而死亡,畫面同時出現一群群枯瘦如柴的黑孩子。麻木的人可能不以為然,他可能認為這是在遙遠的非洲,他不知道這種威脅面對的是整個人類,我國乃首當其沖。對于我家鄉的父老,其實根本不需要這樣的消息佐證,因為他們仍在勤勉種植,他們對土地有著天生的熱愛。 (選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7期,有刪節)
11.聯系全文,說說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12.文章的第⑥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它在表達上有何特色?(6分)
13.分析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在故鄉的土地上,農民勞作,一不留神,一鎬下去,興許就挖出一個朝代,揭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3分)
(2)中國社會是一個農耕的社會,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一部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農耕的歷史,這是中國的歷史也是中國的現狀,這是中國的現在也是中國的未來。(3分)
14.本文主要寫了作者對故鄉土地的感情與思考,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