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走向風雅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22 21:15:41

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走向風雅
在儒家關于國家的制度文明設計中,由《詩經》而衍生出的風雅精神是奠基性的,它構成了中國美學乃至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受推崇的側面。按照現代學科分類,詩被納入文學,其價值僅被定性為審美愉悅;與此密切相關的風雅,則僅指文人士大夫所追慕的生活格調和情趣,這種定位,不僅使“文學”“詩學”之于傳統中國的意義被狹隘化,而且使風雅之于中國傳統制度文明建構的意義也變得逼仄了。那么。關于風雅,我們如何理解它的價值,并認識它的現代意義呢?
首先,奠基于詩教的風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孔子之所以將詩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無非在于詩總是傳達關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夠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興發良善心志,進而使人性變得積極、健康、樂觀。這種心志,是風雅賴以形成的心理基礎,否則就極可能成為缺乏內在根據的假風雅或附庸風雅。
其次,孔子以“溫柔敦厚”為風雅定調,并不意味著為人處世柔順軟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顯超越世俗價值的雄強和果敢。在儒家看來,以泰然心態面對方為真勇者和大丈夫。如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大軍圍困魯國曲阜,面對行將降臨的屠城災難,“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弦歌之音不絕”,這種對文明價值的無畏堅守,顯然是一種大風雅和大勇敢。同時,儒家的溫柔敦厚,也不是不講原則,而是外圓內方,怨刺而不失善意,堅持原則而不傷大雅。
第三,在中華文明史上,風雅不僅關乎士人個體的精神養成,更關乎家國天下的風尚再造。在個體層面,風雅表現為士人文質一體、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即孔子所講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在家族層面,它表現為對人文教養和知識文化學習的重視,古人所謂詩禮傳家、耕讀傳家、“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無一不是將良好家風的養成作為家族延續的最重要的支撐力量。在國家層面,周公制禮作樂是中國數千年風雅傳統的開端,此后的中國史。就是對這一傳統的不斷追憶、回溯、復歸和發揚。
需要指出的是,風雅在傳統中國,雖然具有多元價值面向,但它歸根結底奠基于中國人對美和藝術的崇尚。在一個以禮樂風雅為標識的國度,關和藝術因為對中國文明乃至國家建構的深度參與而顯現出崇高性和神圣性。我們今天提倡的“美麗中國”建設,不僅應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同時也應將人文禮樂風雅納入其中。這種具有鮮明審美特質的立人、立國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成為中華民族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優良傳統。
(摘編自劉成紀《走向風雅》)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詩經》衍生出的風雅精神是中國美學乃至中華民族精神最受推崇的側面之一。
B.表現為君子之風的風雅賴以形成的心理基礎是因感悟世界美好而興發的良善心志。
C.孔子講的“溫柔敦厚”內含超越世俗價值的雄強果敢,外顯為不失善意和不傷大雅。
D.孔子關于詩禮傳家、耕讀傳家的說法倡導的是士人文質一體、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先介紹“風雅”的價值及現代人們對其狹隘化的定位,從而引出了問題。
B.文章分析了風雅對于人文教化、人性修養、家國天下等三方面的價值和意義。
C.文章綜合運用了舉例、引用論證等,分析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小到大。
D.文章末尾指出了風雅的來源,提出了風雅對于“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意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學、詩學對于傳統中國,風雅對于中國傳統的制度文明建構,均具有普遍意義。
B.孔子將詩教排在了“三教”的首位,所以我們說風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
C.風雅對士人個體的修養、家族的延續、國家的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D.人文禮樂風雅是具有鮮明審美特質的立人、立國之道,是崇高而神圣的優良傳統。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