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7-25 14:02:15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上冊 數學教案
解決問題的策略(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歸一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進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條件和問題的過程,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系,能按一般步驟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獨立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以及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的生活聯系,體現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會按照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復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分析數量關系的關鍵。
2.引入新課:解決問題的策略
問:解決實際問題時,一般要經歷哪些步驟?
板書: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計算→檢驗反思
問: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題意呢?(列表整理、畫線段圖……)
怎樣分析數量關系呢?(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二、學習例2
1.(1)出示例2中的問題: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時? 讓學生明白就一個條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補上一個條件.
問: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時? 你會列式嗎?(不能)為什么?那應該補上一個什么條件?
那如果每小時水位下降10厘米,該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2)出示例2題目中的信息。
如果"每小時水位下降10厘米"
這個條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
讀題中的信息。
理解并獲取題中有用的信息。
從這張表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引出:水庫水位每2小時下降12厘米(板書)
再仔細觀察:哪些量在變化?哪個量沒有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引出:每小時下降的速度不變,放水時間越長,水位下降得越多
問:條件中你認為哪句話也很重要?
師:"照這樣的速度"也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再說一遍。
2.自學。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巡視學生的解法,對于部分后進生給予指導。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列式解答。
2.思考:你是怎樣確定先算什么的?
3.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4.你還想到的解法是…… 。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你的解法是怎樣的?你是怎樣分析數量關系的?
2.說說你是怎樣檢驗的?
師:傾聽學生的解法,并把不同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不同解法的解題思路。
解法1.120÷(12÷2)
解法2.120÷12×2
解法1先求出水位每小時下降多少厘米,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 解法2水位一共下降的高度是2小時下降高度的幾倍,那所需要的時間也是2小時的幾倍。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