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何榮祖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29 13:49:33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何榮祖傳
何榮祖,字繼先,其先太原人。何氏世業吏,榮祖尤所習通,遂以吏累遷中書省掾,擢御史臺都事。始折節讀書,日記數千言。阿合馬方用事,置總庫于其 家,以收四方之利,號曰和市。監察御史范方等斥其非,論甚力。阿合馬知榮祖主其謀,奏為左右司都事以隸己。未幾,御史臺除治書侍御史,升侍御史,又出為山 東按察使,而阿合馬莫逞其志矣
有帖木剌思者,以貪墨為僉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剌思計無所出,適濟南有上變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訟牒焚之。帖木剌思乃摭取為辭,告唐卿縱反者,逮系數 十人。獄久不決,詔榮祖與左丞郝禎、參政耿仁杰鞫之。榮祖得其情,欲抵告者罪。禎、仁杰議以失口亂言之誣坐之,榮祖不可。俄遷河南按察使,二執政竟以失口 亂言杖其人,而株連者俱得釋,唐卿之誣遂白。平涼府言有南人二十余輩叛歸江南,安西行省欲上聞,會榮祖來為參政,止之曰:“何必上聞朝廷,此輩去者皆人奴耳,今聞江南平,遁往求其家,移文召捕之可也。”已而逃者俱獲,果人奴也,治以本罪,而付其主。時桑哥專權,亟于理算錢谷,人受其害。榮祖數請罷之,帝不從,屢懇請不已,乃稍緩之。而 畿內民苦尤甚,榮祖每以為辭。同僚曰:“上既為免諸路,惟未及在京,可少止勿言也。”榮祖執愈堅,至于忤旨不少屈,竟不署其牘。未逾月,而害民之弊皆聞, 帝乃思榮祖言,召問所宜。榮祖奉旨定《大德律令》,書成已久,至是乃得請于上,詔元老大臣聚聽之。未及頒行,適子秘書少監惠沒,遂歸廣平,卒,年七十九。 贈光祿大夫、大司徒、柱國,追封趙國公,謚文憲。
(節選自《元史·何榮祖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始折節讀書 折節:虛心
B.未幾,御史臺除治書侍御史 未幾:不久
C.以貪墨為僉事李唐卿所劾 貪墨:貪污
D.取訟牒焚之 訟牒:訴狀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述了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B.“株連”是古代的一種連坐刑罰,一旦被株連,就意味著一個人的死罪擴展成了九代人的死罪。
C.“累遷”也可說是遷累,都指多次升遷,在古代多指變動官職,一般不涉及貶職、降職等官位變化情況。
D.“謚”即“謚號”,多指古代君主、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據其生平事跡、品德而給予的稱號,多含善意評價。
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何榮祖勇于和謀私利者做斗爭。阿合馬當權,設置和市,收四方之利,何榮祖主使監察御史范方等人極力斥責其罪行。
B.何榮祖為官清明。李唐卿被人誣告,何榮祖查明實情,據理力爭,最終為李唐卿昭雪,并使誣告的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C.何榮祖有見識。有南人叛逃,安西行省要上奏皇帝,何榮祖阻止,認為這不過是奴隸叛逃,不必小題大做,最終果然如此。
D.何榮祖心系百姓。桑哥專權時,理算谷錢,百姓深受其害,畿內之民尤其困苦。何榮祖執意抗爭,不惜冒犯皇帝。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何必上聞朝廷,此輩去者皆人奴耳,今聞江南平,遁往求其家,移文召捕之可也。
(2)榮祖數請罷之,帝不從,屢懇請不已,乃稍緩之。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