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論琴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29 17:40:27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論琴
【原文】
論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記》曰“君子無故不去琴瑟。”孔門之瑟,今則絕響,信可貴矣。古人鼓琴,起風云而來玄鶴、通神明而阜①民財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則亡。歐陽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鳴者聲也,參敘相應者韻也,韻中成文謂之為音。故音之哀樂、邪正、剛柔、喜怒,發乎人心,而國之理亂、家之廢興、道之盛衰、俗之成敗,聽于音聲,可先知也,豈他樂云乎?
②知琴者,以雅音為正。按弦須用指分明,運動閑和,氣度溫潤,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風夜月之趣于指下,是為君子雅業②,豈彼心中無德、腹內無墨者,可與圣賢共語?世人悅于聽樂,而無味于琴者,悅其聲之淫③耳。樂用七音而二變,與宮徽聯用,故聲淫②而悅耳。琴用五音,變法甚少,且罕聯用他調,故音雖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親明師,不講譜法,不嫻手勢,遂使聲之曲折,手之取音,緩急失宜,起伏無節,知聲而不知音,運指而不運意,奚取彈為?
④有等務④尚花巧急驟,夸奇逞高,不求法度。準繩之中有敷暢⑤悠揚之妙,操多散聲⑥,以類箜篌;巧取按聲,以同箏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間出,清以泛聲,謂得中道。今之俗彈,更易不常,變樸為澆⑦,求異于人,不知法古,是為抱琵琶而同伶人,豈古圣賢所謂修身養性、理其天真意哉?(有刪改)
注釋:
①阜:增長。
②雅業:高雅的愛好。
③淫:過分,過度。
④等務:不同的。
⑤敷暢:發揚。
⑥散聲、按聲、泛聲:音樂術語。
⑦澆:浮薄。
2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用原文)(2分)
23.第2段中作者認為要達到“雅”的境界,必須具備的條件有:(2分)
⑴【 】
⑵【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4.第3段中的“運指而不運意”所指的是一種【 】現象。(2分)
25.文中多用對比,請具體說明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3分)
26.你對文中“今之俗彈,更易不常,變樸為澆,求異于人,不知法古,是為抱琵琶而同伶人,豈古圣賢所謂修身養性、理其天真意哉?”這句話有何評價?(3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