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伽羅瓦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19-08-03 10:16:05

數學家的故事:伽羅瓦
1811年10月25日,法國數學家伽羅瓦出生。
伽羅瓦的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很早就把古希臘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灌輸到兒子的心靈中。在她的熏陶下,伽羅瓦從小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2歲那年,伽羅瓦考入當地著名的皇家中學。他不滿意內容貧乏、編排瑣碎的教科書,對老師只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講課形式也深感失望:“不幸的年輕人要到什么時候才能不整天聽講或死記聽到的東西呢?”
15歲的伽羅瓦毅然拋開教科書,直接向數學大師勒讓德爾、拉格朗日、歐拉與高斯的專著求教。他自信地認為:“我能夠做到的,絕不比大師們少!”
1828年,17歲的伽羅瓦遇到了數學教師里沙。在里沙的幫助和鼓勵下,在繼承前人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群”的思想。他寫出了第一篇數學論文,負責審查的是當時法國數學界泰斗柯西和泊松,然而由于柯西的不夠重視和疏忽,手稿遺失了。
第二年,18歲的伽羅瓦又發現了一些重要成果,并寄給了科學院。主持審查論文的是傅里葉。遺憾的是,傅里葉在例會的前幾天去世了。伽羅瓦沒有放棄,繼續研究并寫成了論文《關于用根式解方程的可解性條件》。1831年,泊松第三次審查伽羅瓦的論文,由于不理解“置換群”等新概念,再次把其否定了。
伽羅瓦參加了法國著名的反對反動政權的“7月革命”,并因此兩次入獄。出獄后不久,1832年反動派便設下了一個圈套,迫使他在愛情糾紛的名義下參加幾乎等同于自殺的“決斗”。在第二天早上,他便與世長辭了。他在臨死前曾對自己的一生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永別了,我已經為公共的幸福獻出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
由伽羅瓦理論直接推論的結果十分豐富,比如:
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沒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有公式解;
用尺規作圖能作出正p邊形(p為質數)的充要條件為(所以正十七邊形可做圖);
“不能三等分任意角”;
“倍立方不可能”……
但那時科學界對技巧和形式的崇拜遠遠超過對創造和開拓的追求。難怪伽羅瓦在談到與他同時代的數學家時曾痛切地說:“他們落后了一百年!”
至今,伽羅瓦所引入的“群”的概念已發展成為抽象代數的一個新的分支——“群論”。這種理論不僅成為了其他數學分支和現代物理、理論化學等學科廣泛應用的工具,甚至對20世紀結構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巨大影響。
點擊查看更多:數學家的故事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